-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盆地古地温梯度与古热流研究
显微镜反射率ro主要记录样品经历的最高温度,并不可逆性。这是限制盆地古地温梯度(和古代热流)的主要手段之一,也被用于四川盆地的热史研究。曾道富在编制了《古地温量格局》的基础上恢复了盆地各部分的古地温梯度。根据barka等人建立的反射率与最大温度之间的关系,吴大茂研究了盆地各区域地层变化的最低值。陆清真利用科学%罗模型,反演川东、川东、川东的热流历史。杨怀辉、王伟等人还使用相同的方法对西坝和俄西延东地区的热流进行了探讨。
但是,在上述大部分的研究中,使用的数据有限或集中在盆地的局部区域,同时,研究者所使用的镜质体反射率模型不统一,导致具体的结论相差很大.
笔者全面地收集了四川盆地的镜质体反射率剖面,在此基础上,利用简化的“Easy%Ro”模型,恢复盆地各区域地层达到最大埋深时的古地温梯度,然后结合本区构造演化,对盆地不同区域中新生代的热历史进行讨论.
1 盆地内地温梯度分布
四川盆地在构造上属于扬子板块的一部分.根据构造和沉积特征,以华莹山断裂和巴中——龙泉山断裂为界,盆地自东向西可分为川东隔挡式褶皱-冲断带、川中隆起带和川西前陆坳陷帯三个次级构造单元.见图1.
基底形成以来,四川盆地主要经历了以下沉积与构造演化阶段:震旦纪—中三叠世,盆地为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与构造演化阶段;晚三叠世晚期—早白垩世,随着龙门山构造带向东冲断、秦岭造山带向南推挤和江南隆起带向西推挤,形成了与盆地毗邻的三大构造带及与构造带平行展布的三个沉降中心带,并接受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沉积;早白垩世末开始,盆地向西部和南部萎缩,部分地区遭受剥蚀;始新世中—晚期开始,四川盆地全面隆升,各区域剥蚀量估计在2~4 km.
现今的四川盆地是一个中低地温梯度区,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本研究收集的数据,图1给出了四川盆地现今地温梯度的分布.图中,川中和川南(23~30 ℃·km-1等值线)来自参考文献;川西、川东和川东北等值线根据大地热流汇编和本次研究中收集到的数据,地温梯度的局部特征来自参考文献;22 ℃·km-1等值线为推测等值线.
总地来讲,四川盆地现今地温梯度呈西南高东北低、中部高周缘低的分布特征.大部分地区地温梯度介于20~25 ℃·km-1,盆地中部和南部为25~30 ℃·km-1,特别是在威远、宜宾及屏山之间的地区,高达30 ℃·km-1以上.而在盆地东缘、西缘和北缘地温梯度最低,一些地区小于20 ℃·km-1.
川中地区大地热流在65~72 mW·m-2,高于川西坳陷和川东地区(分别为55~60 mW·m-2和平均47 mW·m-2),与地温梯度分布一致.但川西大地热流明显高于川东,尽管川西坳陷和川东地温梯度相当.原因在于两地测温井段的导热率不同,根据公开发表的资料,川西坳陷测温井段基本为三叠统地层,导热率为2.53~4.15 W·mK-1;而川东测温井段涵盖二叠系至侏罗系地层,导热率平均约为2.25 W·mK-1.因此,四川盆地大地热流与地温梯度的分布并不完全一致,表现为川中大地热流最高,川西其次,川东最低.
2 盆地热历史的计算
镜质体反射率剖面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古地温梯度法和古热流法.古地温梯度法较为简便,但忽略了岩石热导率的垂向变化及地层压实过程中热导率随埋深的变化,也无法考虑盆地演化过程中诸如沉积、剥蚀、放射性生热等因素的非稳态热效应.
古热流法是一种以恢复区域的热流史为目标的镜质体反射率反演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古地温梯度法的缺点.但反演过程需定量描述多种地质过程和物性参数,而且一般情况下只能对样品经历最高古温度时的热流或地温梯度进行较好的约束.
在本次收集到的剖面图中,大部分钻井缺乏生热率和导热率等资料,因此只能采用古地温梯度法.古地温梯度法得到的地温梯度对应于研究井段平均热导率的平均地温梯度.当镜质体反射率样品的取样与现今地温梯度的测量针对相同井段时,古今地温梯度具有可比性,通过对比可揭示盆地的热历史.
Easy%Ro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镜质体反射率计算模型.根据该模型,镜质体反射率并不直接与样品经历的最高古温度相对应,而是由样品经历的整个温度史决定,不能直接应用于古地温梯度法.不过,通过引入最高古温度附近的温度变化率Hr(单位℃·Ma-1,见图2a),可简化为如下公式:
Tmax=(lnRo+1.78)/0.0124?ΔT(Ro)+5.9lnHr,0.3Hr25;当Hr0.3时,Hr=0.3(1)ΔT(Ro)=???????????????????????262ln(Ro)5+908ln(Ro)4+1130ln(Ro)3+601ln(Ro)2+119ln(Ro)+2?87ln(Ro)6+319ln(Ro)5?448ln(Ro)4+291ln(Ro)3?93ln(Ro)2+25ln(Ro)+3Τmax=(l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