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浆混合烧结法制备ao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材料
1 空心玻璃微珠的制备工艺
由于城市环境相对拥挤,风速不容易循环,热量积聚,形成“热岛效应”,加速能源消耗。环境温度平均升高1℃,就会增加5%~8%空调消耗,意味着电力需求增加和发电过程废气增加。降低建筑物外表面温度成为降低“热岛效应”的重要手段。国外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一种对太阳光具有高反射的涂料,以期降低建筑表面温度。该种涂料颜色主要是白色。传统的白色涂料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深色且反射太阳光的节能涂料是未来发展趋势。深色节能涂料是添加“凉颜料”,赋予涂料降温的能力。该“凉颜料”主要有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具有高反射率的彩色无机填料,如CICP(complex inorganic colour pigments);高红外辐射无机填料,如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氧化物,Fe2O3,Cr2O3等。这些填料的缺点是密度普遍偏大。
空心玻璃微珠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许家友采用25%填充量制备的空心玻璃微珠涂料对可见光及近红外反射率在65%~45%间;戴孝宗将TiO2与玻璃微珠混合制备的涂层太阳光反射率91%,半球发射率86%。空心玻璃微珠的缺点是颜色过于单调。有学者对其进行着色处理,如徐长伟采用双包覆工艺制备金色空心玻璃微珠,得到的涂料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可达87.1%;朱丽娟选用Al2O3、ZnO和SiO2为骨料,加入空心玻璃微珠、TiO2、Cr2O3和ZrO2制成的涂料热反射率可达92%。本文采用新型的表面复合技术——水浆混合烧结法,用ATO包覆空心玻璃微珠表面,制成核壳型结构的ATO/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不仅具有空心玻璃微珠的近红外反射能力、隔热能力和轻质的特点,而且还有高的中红外辐射能力和ATO的色彩。
2 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材料
将SnO2与Sb2O3粉末按摩尔比n(Sn)∶n(Sb)=94∶6称量,彼此混合,放入球磨机中,球料比10∶1,转速250r/min,湿磨30h,得到混合物的水浆。空心玻璃微珠(美国3M公司生产,简称玻珠)与水浆混合,搅拌约0.5h,将空心玻璃微珠捞出,抽滤除水后,再将其加热到530℃,保温2h,得到表层是ATO,内层是玻璃层的黄色核壳型ATO/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材料(简称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与有机硅树脂按质量比10∶90混合,制得黄色热反射涂料,涂覆于载玻片上,制成热反射涂层。利用Nicolet670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及其附带的近红外积分球和中红外积分球测试涂层的近、中红外反射率;XRD物相分析测试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扫描电镜检测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以及EDS线分析检测核壳层横截面的元素分布。
3 ato壳层的表征
图1是球磨得到的水浆中,氧化锡与氧化锑混合物粒度分布曲线。从图1可知,水浆中混合物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6μm以下,约占总量的93%,水浆是由超细氧化物粉末与水构成的混合物。图2是复合材料破碎后表面SEM形貌。
从图2可清晰看到在玻珠外表面有一层壳层,厚度约600nm,该层结构致密,与玻珠结合界面清晰,未见缝隙,可知该壳层与玻珠结合紧密。样品的XRD物相结果与标准卡片JCPDS card No.70-4177一致,未见其它杂相,可知该壳层结构是与SnO2结构相同的单相金红石型结构(见图3)。在高温加热过程,Sb已经掺入SnO2晶格中,形成ATO,这与文献的结果一致,由此判断壳层是ATO层。从图4可见,经过高温加热后的玻珠外观仍保持球形,清晰可见其粗糙的外表面,可认为ATO已均匀包覆玻珠表面。
图5是核壳结构玻珠横截面元素线分析图。
从图5可见,在玻珠的壳层中发现有铁元素(见图5(b)),应该是球磨时带入的杂质,质量浓度约1%;在相同位置检测到Sb、Sn元素(见图5(c)与(d)),进一步证实了样品壳层的结构。从图5(e)和(f)中,还可见到,玻珠的壳层中有Ca元素和Na元素,显示在高温合成过程,玻珠中的Ca、Na元素扩散进入ATO壳层中,这与文献的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钙与钠元素扩散进入ATO壳层中,表明ATO层与玻珠表面形成扩散结合界面。球磨后的锡、锑氧化物是亚微米级超细粉,在水浆中遇到玻珠后,由于自身降低表面能的需要会自动吸附到玻珠表面,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吸附层。在后续的高温加热过程,吸附层中的锑离子进入氧化锡晶格,形成ATO壳层。
图6是涂层的近红外反射曲线。从图6可知,单一空心玻璃微珠涂层的近红外反射率从800nm处的65%逐渐下降到波长2100nm处的约50%,之后,迅速下降到30%~20%间,中间有若干个吸收峰。核壳型ATO-玻珠涂层的近红外反射率从800nm处的约50%逐渐下降到波长2100nm处的约41%,之后,同样迅速下降。两种涂层的变化趋势一致,中间的吸收峰位也相同,后者的近红外反射率比前者的低约9%~10%,主要是由于ATO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