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目录 赏析(六) 朗读下阕第三层,然后回答问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结合整首词,谈谈这一层的深刻含义。 三、概括下阕的意思。 阐释 战友们,还记得当年在湘江游泳时,狂风巨浪简直把飞速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而我们仍迎着风浪,奋勇向前的情景吗? 回目录 提 示 结尾的含义 这个结尾含义深刻,既和上阕“谁主沉浮”相呼应,又使下阕中“峥嵘岁月稠”得到具体的表现。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到中流击水”,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中国社会正处在革命的风口浪尖上,“谁主沉浮”的问题严峻地摆在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切共产党人面前,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勇为革命的中流砥柱。只有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力挽狂澜、奋勇前进,才能掌握祖国命运,在时代的洪流中冲破滔天的巨浪,把中国革命的航船引向胜利的彼岸。这是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也是对昔日战友和一切同志的勉励和期望。 回目录 提 示 shengdiao * 词的知识 写作背景 书法欣赏 赏 析 沁园春 长沙 课文朗读 作者介绍 词的知识 1、词,又称长短句。兴起于唐,盛于宋,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回目录 作 者 介 绍 这首词写于1925年, 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已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奉命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回目录 写 作 背 景 1925年的毛泽东 回目录 书 法 欣 赏 毛泽东手书《沁园春 长沙》 字音 百舸( gě ) 大船 寥廓(liáo kuò) 指宇宙的广阔 峥嵘(zhēng róng) 不平凡,不寻常 苍茫(cāng máng) 旷远迷茫 恰同学少年( qià) 正当,正值 挥斥方遒(huī chì qiú) 奔放 强劲有力 浪遏飞舟(è) 阻止 回目录 课 文 朗 读 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回目录 赏析 朗读上阕第一层,然后回答问题: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这一层主要交代了什么? 三、体会“独立”这个词语的表现力。 阐释 在深秋的季节里,我独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流去。 回目录 提 示 大意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 “独立”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辑毛泽东。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 回目录 赏析 朗读上阕第二层,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看”字领起哪几句? 三、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层次分明,动静相宜,试简要分析。 四、体会“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等词语的表现力。 五、体会这一层的感情色彩。 阐释 看啊!深秋时节的群山,层层叠叠的枫树林,叶子全都像染过一样,红成了一片;湘江的流水,碧绿通透,无数的船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