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沉降菌监测操作
目的
规范洁净室(区)沉降菌监测的标准操作,使其检测规范化,符合GMP的要求。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除动物室之外所有洁净室(区)沉降菌的监测工作。
定义
洁净室(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功能。
沉降菌:用《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4-2010提及的方法收集到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个/皿表示。
静态测试:洁净室(区)净化空气调节设施及功能齐备,工艺设备已安装并可运行,洁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动态测试: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人员进行正常操作时进行的测试。
职责
质保科QA: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审核、培训、实施和监督。
质量授权人、质控科、生产部:负责本规程的审核。
质量部经理:负责本规程的批准。
相关部门及人员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
引用标准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4-2010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附录1无菌药品
《药品GMP指南》2010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材料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培养皿(培养皿规格φ90mm)、沙氏培养基(SDA)培养皿(培养皿规格φ90mm)、记号笔、恒温培养箱。
流程图
无
程序
监测准备
进行监测前到质控科化验室领取准备好足够数量的TSA培养皿(或SDA培养皿)。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培养皿有变质、破损或污染的不能使用。
监测人员要按照洁净区更衣程序进入洁净区,监测用仪器材料按《物料、物品进出洁净区操作YH》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后传递进入洁净区。
监测条件
确认恒温培养箱经过校验并且有校验合格证书在校验有效期内。
确认洁净室(区)内温湿度、压差符合要求;
确认静态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清洁消毒;
确认监测时间,对于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开始;对于非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开始。
动态测试前自净15min~20min(与生产操作同步实施)。
监测标准
洁净区沉降菌动态监测标准见下表1、静态监测标准见下表2。
表1:沉降菌动态监测标准
洁净度级别
沉降菌(φ90mm)
cfu/4h
警戒限度
纠偏限度
A级
1
—
—
B级
5
2
3
C级
50
25
35
D级
100
50
70
注: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h,同一位置可以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测并累积计数。
表2:沉降菌静态监测标准
洁净度级别
沉降菌(φ90mm)
cfu/0.5h
警戒限度
纠偏限度
A级
1
—
—
B级
1
—
—
C级
3
1
2
D级
10
5
7
注:
警戒限度为超出国家标准的70%(微生物项目为50%),如超出警戒限度时,需对该条件进行评估,必要时需增加检测频率或检测项目,以确保其能保持该级别环境。
纠偏限度为超出国家标准的90%(微生物项目为70%),如超过纠偏限度时,需对该级别条件下活动进行限制,并通知相关部门对该级别进行维修或更换,同时进行偏差处理。
真菌监测标准:洁净区内真菌不得检出。
监测范围及周期
动态监测
A级:每批次一次;
B级:每批次一次;
监测点:质量控制部化验室无菌检查操作;菌液制备工序、原液制备工序、半成品稀配工序、灌装半加塞工序及轧盖工序的A级、B级区域进行全程动态监测。
使用TSA培养皿,每批次一次,每半年增加使用SDA培养皿进行一次沉降菌真菌的检测。
静态监测
A级:每月一次;
B级:每月一次;
C级:每月一次;
D级:每月一次
每月监测采样TSA培养皿,每半年增加使用SDA培养皿进行一次沉降菌真菌的检测。
采样要求
采样点设置及采样要求
采样要有代表性,能够真实反映环境的实际情况。
工作区的采样点位置离地0.8m~1.5m左右;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采样点应避开尘粒较集中的回风口。
采样时,监测人员应站在采样口的下风侧,并尽量少走动。
应采取一切措施防止采样过程的污染和其他可能对样本的污染。
采样点设置
动态监测:在确定位置时应依据生产操作的内容及关键程度进行风险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定置图”。
静态监测:在洁净区内均匀布置。
静态测试采样点的确定在满足最少采样点数的同时,还应满足最少培养皿数。
最少采样点数目,见表3。
表3:最少采样点数
面积(M2
洁净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10
2~3
2
2
2
10~20
4
2
2
2
20~40
8
2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