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docxVIP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乌兰察布联盟位于内蒙古中部。北方的旗(县)位于低山地区,牧场带。历年来,这里进行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甚少,遗址的分布情况也不甚清楚。1987—1988年,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对乌盟北部地区旗(县)进行了普查。共发现25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这25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见附表),主要分布在乌盟北部地区的中、东部旗(县)(图一)。遗址多位于与水淖(沼)相邻的高岗地带,也有的处于较高的山坡台地上。在山岗朝西北的坡地上,分布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沙窝(坑),当地人俗称“风旋卜子”。就在这些沙窝中,有的散布着大量的石器和陶片。遗址的地层多遭到严重破坏,这种现象是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现将有代表性的风旋卜子Ⅱ号遗址、狼窝沟遗址、朝天渠遗址、水泉梁遗址、沙坡地遗址分别介绍如下。 一、 遗址形制及形制 风旋卜子遗址区位于商都县最北的章毛勿素乡。在乡政府与其北面3公里的北山之间,一条宽约1公里的古河槽沿北山南缘由东南向西北流去。河槽南部的坡地上发现有石器、兽骨、陶片等。经调查确定了5处古文化遗址,编号为SFI——V。 Ⅱ号遗址位于古河槽以南西段,最高处高出河槽底近10米。遗址呈不规则多边形。面积约4万平方米。地表散布大量的燧石、玛瑙石料,并有大量的石片和细石器。兽骨随处可见,破碎严重。遗址中还有多处略高于地表的沙土堆,呈圆角长方形,中间堆有石块,并有细石器、小型石器和兽骨。剥开地表即见中部有红烧土圆形灶,可能是房屋遗迹,但形制尚不清楚。遗址中还散布有数量较多的陶片。 1. 顶格3号刀灰黑色长丝包日整理工艺图2 以细石器为主,也有少量的小型石器。细石器均以各色玛瑙、燧石为原料压制而成,加工较精细。种类有镞、刮削器、石核和石片。小型石器以打制为主,磨制的较少。器形有刀、斧、网坠等。 Ⅰ式:玛瑙质。底略内凹,等腰三角形,边较直。长3.45厘米(图二,11)。 Ⅱ式:白色玛瑙质。平底,等腰三角形,边呈弧状。长4.5厘米。 刮削器绿、褚、透明燧石或玛瑙质。呈不规则多边形或三角形(图二,10)。 石核以褚色燧石为原料。一端为台面,另一端呈锥形,通体留有压取长石片和打击的痕迹。长3—7、台面径1—5厘米。 刀灰或红色片状页岩打制。弧背,弧刃,体呈弯月形,背部稍厚,刃部薄而锋利。其中一件长8、宽4厘米(图二,8)。 斧青灰色砂岩磨制。梯形,上宽下窄,残长4.8厘米(图二,7)。 网坠玛瑙质,卵形,中间一道凹沟,通体光润,有少量的自然疤痕(图二,9)。 2. 罐顶夹砂灰陶的制备 以夹砂褐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均手制。多素面,有一定数量的绳纹、凸弦纹、刻划叶脉纹、网格纹、压印纹。也有少量彩陶,均为黑彩,纹饰有宽带纹和三角弧线纹。 钵多为细泥红陶,极少数泥质黑陶,质地坚硬。直口或敛口,尖圆唇,曲腹,均素面磨光。其中两件口径分别为16.4和15.2厘米(图二,1、4)。 折沿罐夹砂褐陶。侈口,尖唇,鼓腹,颈部饰一周泥条状附加堆纹,颈以下饰绳纹。口径12.4厘米(图二,2)。 侈口罐夹砂褐陶。方唇外卷,唇上有浅槽一周,鼓腹。腹饰凸弦纹。口径12厘米(图二,3)。 盘口罐夹砂褐陶。圆唇,饰刻划叶脉纹。口径14.4厘米(图二,6)。 筒形罐夹砂灰陶。一件为直口,厚缘,缘以下饰绳纹。口径14.4厘米(图二,5)。另一件为素面。 直口罐夹砂灰陶。器表有凸棱。 曲领罐夹云母灰陶。方唇,领外有一周凹槽。 器底夹砂灰陶。圆锥形实足,饰浅细绳纹。 二、 狼窝沟遗址 该遗址位于商都县屯垦队乡北2.5公里,地处马坊子村后的沙窝里,东西长30、南北宽100、最深处1.8米。所见遗物有兽骨、石器、 1. 日聚硫酸u2004长丝包芯包日光磨制 以细石器为主,利用乳白色玛瑙及绿、褚、红等颜色的燧石为原料。种类有镞、钻、环、石核及石片等。主要采用打击和压制法制成,还有一些打制和磨制的小石器、石刀、石杵、磨石等。 环玛瑙质,已残。圆形,薄片状。直径1.5厘米。 钻白色玛瑙磨制。圆锥形。长3.3厘米(图三,8)。 镞用乳白色玛瑙和褚、绿、红等色燧石压制。有等腰平底三角形、等腰凹底三角形、凹底窄长三角形等形状,器形规整,加工精细。最大者6、最小者1.5厘米(图三,2、3、6、7)。 刮削器以乳白色玛瑙或红、灰、绿色燧石为原料。有等边三角形、长方形、多边形等。有一些为薄片状,刃、锋尖利。 盘状器灰色片状页岩打制。圆形,周缘成刃。其中一件直径9.9厘米(图三,1)。 石核褚色燧石。一端为台面,另一端呈锥形。通体有压取长石片和打击的痕迹(图三,9)。 刀灰色片状页岩打制。半月形,背平直,刃呈弧状。长7、宽2.7厘米(图三,4)。 砺石灰色砂岩质。弧背,两个磨面,使用痕迹明显。长9厘米(图三,5)。 石杵白色砂岩磨制。圆柱状,上端较细,下端略粗。长15.9、直径7.

文档评论(0)

134****3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