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轻中度多边梗塞性痴呆认知障碍的博纳德治疗
众所周知,完善脑瘫患者的认知功能对脑瘫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所有吞咽困难的临床试验中,评估患者认知损害的改善程度是试验设计师应考虑的主要内容。由于病因与发病机理的不同,对AD与VaD的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必然存在差异,因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复杂,病理改变以脑血管病变后引起特定神经组织结构损伤而导致记忆、认知等脑功能障碍而表现为痴呆状态。对于VaD和或AD记忆和认知障碍的治疗,80年代常选用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药物或改善脑的氧利用率的药物,如喜得镇、尼莫地平、都可喜等;90年代,常用脑组织代谢改善药物和血液流变性改善药物,如吡拉西坦、回拉西坦、丙戊茶碱、已酮可可碱等;随着人们对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的进一步认识,目前胆碱脂酶抑制剂对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已得到临床医师越来越多的认可与重视。由于VaD认知损害因复杂的病理机制所致,通过单一的治疗策略并未能产生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这也正是目前VaD临床治疗所面临的挑战,因而寻求VaD最佳的治疗药物与方法仍然具有重大研究价值与意义。
已有研究者建议对于改善VaD患者认知功能,联合用药也许能产生最大的治疗效果。本文作者也认为对于其复杂的发病机理,只有同时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才有可能产生最佳的治疗效果,这正是本次研究选用中药复方博纳德治疗MID患者认知障碍的意义所在。
博纳德是本课题组在王永炎院士指导下,经多年人体和动物实验筛选而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补肾益精为主,兼有平肝化痰通络等功效。实验证明其对东莨菪碱造模小鼠、D一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和老龄鼠的记忆障碍有非常显著的改善作用,能显著改善老年前期及老年人记忆功能,提高老龄小鼠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及乙酰胆碱(Ach)含量、降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AchE)。本次临床实验根据博纳德处方的功效主治,选择多发梗塞性痴呆(轻中度)为对象,以英国Bristol最新神经心理学检查成套量表作为观察认知功能变化的工具,进行了6周的临床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数据收集
1.1 两组患者年龄与冠心病情况比较
全部病例均选自1999年2月~1999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和住院病人,总病例数40例,其中治疗组25例,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为(67.12±6.50)岁,病程为(37.83±13.75)d;对照组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68.60±6.23)岁,病程为(38.57±16.41)d。两组间年龄与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有一例脱落,占总例数的2.5%。
1.2 诊断标准
1.2.1 认知障碍的表现
等效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RAPA,1994)痴呆的诊断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表现在两方面,即记忆障碍与认知功能损害至少具备下列一项(失语、失用、失认、抽象思维或判断力损害)。②上述两类认知功能障碍明显干扰了职业和社会活动,或与个人以往相比明显减退。③不只是发生在谵妄的病程之中。④上述损害不能用其他的精神及情感性疾病来解释(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1.2.2 评估脑瘫程度的标准如下
等效采用临床痴呆评定表,CDR=0.5为可疑痴呆,CDR=1.0为轻度痴呆,CDR=2.0为中度痴呆,CDR=3.0为重度痴呆。
1.2.3 脑梗塞的损害
参照NINDS-AIREN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即:①痴呆;②有脑血管病的证据(CT或MRI证实,局灶性体征、多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重要部位的单一脑梗塞);③上述两种损害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在明确的卒中后3个月内出现痴呆;突然出现认知功能衰退,或波动样、阶梯样进行性认知功能损害)。
1.3 血管性痴呆症状
①等效采用Hachinski缺血评分量表(HIS)区别血管性痴呆(VD)与阿尔茨海默(AD)病,评分≥7分者为血管性痴呆;5,6分为混合性痴呆;≤4分为阿尔茨海默病。②等效采用Cornell痴呆抑郁量表(CSDD)除外抑郁症;≥8分为抑郁症。
1.4 标准诊断标准
①符合DSM-IV痴呆诊断标准;②符合NINDS-AIREN多发梗塞性痴呆诊断标准;③MMSE评分≤23分;④Hachinski缺血量表(HIS)评分≥7分;⑤痴呆程度评为轻度(CDR=1)和中度(CDR=2)者;⑥年龄≥60岁和≤80岁。
1.5 csdd患者的年龄、性别特点
①Hachinski缺血量表(HIS)评分为5~6分的混合性痴呆和≤4分的AD;②痴呆重度(CDR=3.0)或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如各种失语、失认等;③Cornell痴呆抑郁量表(CSDD)8分者;④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⑤年龄在60岁以下和80岁以上者;⑥对本药过敏者。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