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黄疸研究进展
黄疸是一种以身体红皮屑和尿液发黄为基本临床特征的疾病。现代医学按发病学分类, 将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4类。中医药治疗黄疸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现将近年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压之以肝胰腺组织
对黄疸的病因病机认识, 传统上多认为系湿邪为患, 酿生湿热, 熏蒸肝胆, 或湿邪内阻, 胆汁不循常道, 溢于肌表而发病。近现代医家尝试从血分来论治, 逐渐认识到瘀血为黄疸的重要病理因素。
1.1 伤寒病为总治,兼采阴黄论治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说:“黄家所得, 从湿得之。”认为黄疸之证始于湿。仲景“诸病黄家, 但利其小便”的论述和相关治疗方药也已充分表达。对于湿邪性质, 后世又有外感、内伤之分, 并指出内伤之湿更为难医。如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说“盖黄瘅外感之湿易治, 内伤之湿难医;外感单治湿而瘅随愈, 内伤单治湿而瘅难痊。”
黄疸多以阴阳为纲。阴黄论治起于宋朝韩祗和的《伤寒微旨论·阴黄证篇》, 指出:“伤寒病发黄者, 古今皆为阳证, 治之往往投大黄、栀子、柏皮、黄连、茵陈之类, 亦未尝得十全。”并根据仲景“……身目为黄, ……于寒湿中求之”的论述, 补充治阴黄的七首方剂, 开创了阴黄论治。现代医家则根据临床研究的结果, 总结阴黄的成因, 归纳为脾肾阳虚为本、寒湿困脾为标、瘀血凝滞为病理产物的观点。
1.2 蓄血有气,阴血证乃阴血之证,及从“蓄血”则“养血”
瘀血致黄的论述由来已久。《伤寒论》言:“阳明病……此为瘀热在里, 身必发黄, 茵陈蒿汤主之。”又曰:“太阳病, 身黄, 脉沉结, 少腹硬, 小便不利者, 为无血也;小便自利, 其人如狂者, 血证谛也, 抵当汤主之。”后世医家颇多阐发。朱肱《活人书》载:“然发黄与瘀血, 外证及脉俱相似。但小便不利为黄, 小便自利为瘀血。要之, 发黄之人, 心脾蕴积, 发热引饮, 脉必浮滑而紧数。”刘完素《伤寒直格》明确指出:“前一种为湿热发黄, 后一种为发黄瘀血证。”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对上述抵当汤证则解释为“蓄血在下焦, 使之黄也。”开蓄血发黄之论。
现代医家多有发展。如著名老中医关幼波认为湿热黄疸的发生是:“湿热胶固之邪, 瘀热入于血分, 阻滞百脉, 逼迫胆汁外溢, 浸渍肌肤出现黄疸”, 并提出“治黄必治血, 血行黄易却”的治疗原则。另有学者认为, 黄疸的病机关键在于湿和瘀, 湿是病理基础, 瘀乃其病理产物, 黄乃其病理表现, 而湿、瘀又为黄疸的病理症结所在。汪承柏根据重症淤胆及慢性重症肝炎临床病程长、血瘀重、里热盛的特点, 总结其病机为瘀热胶结, 用凉血活血化瘀法为基本法进行辨证治疗, 效果满意。
1.3 肝脾伤,则证指肝
关于黄疸病位, 历来有在肝在脾之争。《金匮要略》中言:“脾色必黄, 瘀热以行。”《伤寒论》中又有“太阴中风, 身当发黄”的论述。历代医家多认为脾病为黄疸的病变核心, 病机为邪入于脾而化热伤血, 成瘀夹湿;或热入于脾, 致瘀热夹湿, 使脾色不得下行而壅阻, 行于血分而发黄。对于张景岳所言胆黄, 有医家认为其属仲景“阳明病”范畴, 为脾有瘀热不得下行于腑所致, 病位不离脾脏。
近代张锡纯突出了肝胆在黄疸证治中的地位, 强调无论内伤外感都需“胆脾并治”。分析茵陈蒿时, 指出其“能入肝胆, 既善泻肝胆之热, 又善达肝胆之郁, 为理肝胆最要之品, 即为治黄疸最要之品。”其后逐渐形成外感内伤致肝胆损伤, 疏泄功能失常, 胆汁不循常道而渗入血中而致黄疸的观点。
应知肝脾损伤皆可致黄, 《叶天士医案》中早有论述。云:“此内伤发黄, 为厥阴肝木、太阴脾土二脏交伤之候也。”为化解肝脾两脏说之矛盾, 翁恒对于肝脾在黄疸中的生理病理变化作了做了较深入的阐释, 认为湿热未必发黄, 湿热郁于血分是黄疸产生的条件;而脾胃布散功能障碍是湿热由气分入血的原因;血分湿热未必发黄, 而当血分湿热熏蒸肝胆而胆汁溢于血分时才会导致黄疸。
2 治疗重症瘀胆的临床疗效
黄疸的治疗, 历代医家多宗仲景, 以化湿邪、利小便为治疗大法, 现代医家根据临床和实验研究又提出活血化瘀、疏肝利胆的治疗法则。
关幼波名老中医提出“治黄必治血, 血行黄易却”的治疗原则。并具体论述了凉血活血、养血活血、温通血脉等不同治法。汪承柏以凉血活血方配合辨证选取温化水湿、宣畅三焦、温补肾阳、扶正祛邪的系列治疗对重症瘀胆及慢重肝进行治疗, 临床疗效满意。有人提出以疏肝利胆为治疗大法。认为通过消除肝胆经气郁滞, 可以减轻肝脏损害, 保护肝脏, 使胆汁分泌与排泄恢复正常。临床研究也证实疏肝利胆法能明显改善肝功能, 清退黄疸, 缩短病程, 治疗黄疸型乙肝疗效肯定, 并能减少胆石症并发症的发生。
有医家提出黄疸当注重祛风。认为疏散外风能升阳气、散湿邪、散郁热, 应用驱风药可以给湿邪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学堂在线 实用绳结技术 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 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pptx VIP
- 医疗行业数据脱敏技术方案.docx VIP
- 新译林九年级上Unit 4 精选短语和词汇(预习+复习+默写)2024-2024学年牛津版英语九年级上册.docx VIP
- DB14T 3225-2025煤矸石生态回填环境保护技术规范.docx VIP
- 精品解析: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中医内科学中风(共42张PPT).pptx VIP
- 探究与实践++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VIP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docx VIP
- 额定电压110 kV(Um=126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