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祠的空间位置与年代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原晋祠的空间位置与年代考 金祠位于太原西南25公里的悬峪山脚下。金水的起源是一个风景如画的风景名胜区。它是集山川、文化和宗教寺庙、古文化和历史遗迹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国务院发布的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晋祠创建于北魏之前, 其后经宋、元、明、清各代的维修扩建又陆续增加了昊天神祠、三清洞、台邰庙、水母楼、东岳庙、吕祖阁等许多建筑, 使之成为一座融儒、道、释为一炉的祠庙群。在99000多平方米的土地上布满了殿、台、楼、阁、亭、桥、轩、谢等百余所建筑物。 晋祠原本是奉祀西周晋国首任诸侯唐叔虞的专祠, 宋代增祀了叔虞之母邑姜 (周武王之妻, 姜子牙之女) , 圣母殿坐西面东, 前临鱼沼飞梁, 后靠悬瓮主峰, 是景区中的主殿;叔虞祠坐北面南, 西依景宜园, 东连关帝庙, 是仅次于圣母殿的第二大建筑。二者同为晋祠景区中的主要建筑。据北宋太平兴国九年 (984年) 宋太宗赵光义所立《新修晋祠铭并序》所记, 宋代以前的唐叔虞祠就在今圣母殿的位置上, 可见其时并无圣母殿。人们对圣母殿的创建时间和叔虞祠的迁徙, 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和疑惑。 关于圣母殿的创建年代, 一般都说是宋天圣年间 (1023~1032年) 所建。殿内有宋彩塑43尊。诸如清以来的道光版的《太原县志》、光绪版的《山西通志》、清初考据家阎若琚所著《潜丘札记》、清末赤桥举人刘大鹏《晋祠志》等均持此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书籍, 包括太原市南郊区政府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编修的《太原市南郊区志》也都依样引述, 似乎这种说法已成定论。近有地方文史研究者、退休教师郭怨舟考证圣母殿为北宋太平兴国九年 (984年) 所建 (见《晋祠圣母殿与太平兴国碑》载于《晋阳文史资料》第一辑1999年9月版) , 又有人说圣母殿是宋庆历年 (1041~1048) 年间所建。以上两种说法均有疑惑之处。宋庆历四年 (1044年) , 河东宣抚使范仲淹游晋祠写有“神载叔虞庙, 地圣出佳泉”的诗句, 可见晋祠当时仍以唐叔虞祠为主殿, 还未建起圣母殿。解放后却从圣母殿圣母坐像的须弥座后发现了刷有桐油的宋元祐二年 (1087年) 原始题记, 由此可见圣母殿创建于元祐二年上距庆历四年43年之久。晋祠在历史上曾有兴安王庙、汾东王庙、惠远祠多种称谓, 现存蒙古至元四年 (1267年) 太原路提举校官弋彀《重修汾东王庙记》碑中有“熙宁中始加昭济圣母号”的记载;对宋朝史事所诉甚详的《宋会要》也有“熙宁十年封号晋祠昭济圣母”的记载。可见圣母之称始于熙宁十年 (1077年) , 晋祠圣母殿自然也是于熙宁十年建成。圣母殿建成后, 宋元祐二年 (1087年) 社首吕吉等人献“晋祠昭济圣母殿前金龙六条 (见圣母坐像后须弥座上题记) ;宋绍圣五年 (1089年) 赵和等人铸铁人一个, 献上昭济圣母, 永充供养” (见金人台上金人铭文) ;宋崇宁元年 (1102年) 太原军府李孙奉诏重修圣母殿, 请旨加号“显灵昭济圣母” (见圣母殿大匾) ;宋宣和五年 (1123年) 姜仲谦《谢雨文》碑中“致祭于显灵昭济圣母、汾东王祠” (见唐叔虞祠碑廊中镶嵌的石碑) 等许多史实记载, 可谓一脉相承, 互为佐证。 晋祠原本是祭祀西周晋国第一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宇, 现存记载晋祠最早最详的历史文献, 当推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和《魏书·地形志》。既有“沼西际山枕水, 有唐叔虞祠, 水侧有凉堂, 结飞梁于水上”, 又有“西南有悬瓮山, 一名龙山, 晋水所出, 有晋王祠”之记载。可见, 早在1500年前晋祠已是晋川地区著名的胜地。北齐后主高纬于天统五年 (569年) 崇信佛教, 改晋祠之名称为大崇皇寺,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年 (646年) 亲书《晋祠之铭并序》石碑一通。北宋太平兴国九年赵光义大修晋祠, 命臣下赵昌言撰文, 张仁庆书丹, 立石一通《新修晋祠碑铭并序》碑, 刻意颂扬赵宋王朝统一割据政治之功绩, 碑中大幅叙述了唐叔虞祠“正殿中启, 长廊周布, 连瓦盖日, 巨栋横空, 万拱星攒, 千楹藻耀……况复前临曲沼, 泉源鉴澈于百寻, 后拥危峰, 山岫屏开于万仞。”综合以上资料可知, 宋以前唐叔虞祠坐西朝东, 位于鱼沼泉之西, 从今天圣母殿的外观形象和地理位置推断, 宋朝以前的唐叔虞祠就在今圣母殿的位置上。那么“前临曲沼, 后拥危峰”的唐叔虞祠是什么时候迁徙至如今中轴线以北略显冷落的位置, 又改建为坐北朝南的呢?清康熙年间太原知县周在浚在《重修唐叔虞祠记》中说“观此则当日规模亦可概见, 岂今日之圣母殿实叔虞祠耶?夫物泽之功固不可泯, 而启土之主岂能忘。”对此问题提出质疑, 解放之后也有一些研究者撰文各抒己见。 根据晋祠所存金泰和八年 (1208年) 郝居简残碑“旧制唐叔虞于其址向南, 至宋天圣中改封汾东王, 今汾东殿者是也”记载, 认为唐叔虞祠于宋天圣年间 (

文档评论(0)

ss_accou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制作,提供高质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