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中医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疸-中医护理;主要内容;黄疸概念;中医病因病机; (2) 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过食油腻,寒凉生冷,或饥饱不度、酗酒,劳倦太过,均可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于肝胆,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体现为目黄、肤黄、小便黄的黄疸病证。因为致病原因不同,个体素质的差别,体现为湿热和寒湿两个方面。 若因湿热所伤,或素体胃热偏盛,则湿从热化,湿热相交,由脾胃而熏蒸肝胆,胆热液泄,体现为阳黄证候。 若因寒湿伤人,或素体脾胃虚寒,则湿从寒化,寒湿郁滞中焦,致使中阳不振,脾气壅遏不运,胆汁为湿所用,体现为阴黄证。  (3) 积聚日久:因瘀血阻滞胆道,胆汁外溢发生黄疸。 (4) 内伤不足,脾虚气亏,血败而不华色,可发生黄疸。; 辩证论治; (2) 急黄:湿热疫毒,传入营血,内陷心肝。  证候:病热迅猛,黄疸急速加深,身面均黄,黄色如金,高热烦渴,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神昏谵语,或有痉厥。邪入阴血,则见鼻衄、齿衄、呕血、便血、或身有瘀斑等;可有腹水,嗜睡昏迷,舌质红降,苔黄而燥,脉弦数或细数。   (3) 阴黄:证候:目肤色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纳少,脘闷腹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主要护理问题;辩证施护; ④ 阳黄患者多具传染性,其中少数不传染,要根据确诊后是否隔离。对有传染性的患者,要严格执行消化疲乏隔离制度,按时消毒餐具、衣物和居室。并限制患者活动范围。  ⑤ 阳黄患者,黄疸易消退,食欲随之恢复,胆脾胃功能仍较虚弱,故应合适控制,逐渐增长食量。并注意伴随病情的好转增长营养;食欲差者,予开胃食物助消化。;(2) 急黄证:   ① 因病情凶险多变,随时都可能进行急救,故应住单人房间,严密观察并保持病室内外平静,阳光柔和。   ② 亲密观察病情,如黄疸色泽的深浅,体温变化,呼吸情况及精神神经等方面的特征,发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病情统计与急救前的准备工作。   ③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  ④ 烦躁不安或精神失常者,应加床档,??专人护理,预防发生意外。   ⑤ 注意患者二便情况,观察有无腹水和出血情况,如有上述病情,应参照有关病证护理法护理。   ⑥ 患者可有恶心呕吐或不思饮食等症状,补充营养以静脉输入葡萄为主,可予以随意流质,逼迫患者进食,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增长进食量。   ⑦ 待病情减轻并稳定后,再谨慎、缓慢地增长活动量,以免复发。;(3) 阴黄证:   ① 阴黄多属阳虚、喜热恶寒,故病室、饮食及中药以偏热为宜。   ② 患者体弱无力,以静卧为好,应嘱其不可多下床活动。如症状较轻,只要患者无劳累感,不必限制过严。   ③ 患者常有水湿积聚,而成水臌之虞,故饮食以清淡素净为佳,忌油腻,慎用荤腥,不宜饮酒,少食汤汁之类食物,以软食为佳。 ;  ④ 然患者正气虚弱,需要滋补。当病情逐渐好,食欲转佳,食后能消时,可合适选择鱼、肉、蛋、禽之品,以护养正气,驱邪外出。并可食用红枣、莲子、牛乳等有补中益气作用的食物。 ⑤ 注意皮肤清洁,预防因皮肤瘙痒而抓伤破损,必要时可涂止痒剂。;  健康教育; 谢谢!黄疸-中医护理;主要内容;黄疸概念;中医病因病机; (2) 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过食油腻,寒凉生冷,或饥饱不度、酗酒,劳倦太过,均可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于肝胆,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体现为目黄、肤黄、小便黄的黄疸病证。因为致病原因不同,个体素质的差别,体现为湿热和寒湿两个方面。 若因湿热所伤,或素体胃热偏盛,则湿从热化,湿热相交,由脾胃而熏蒸肝胆,胆热液泄,体现为阳黄证候。 若因寒湿伤人,或素体脾胃虚寒,则湿从寒化,寒湿郁滞中焦,致使中阳不振,脾气壅遏不运,胆汁为湿所用,体现为阴黄证。  (3) 积聚日久:因瘀血阻滞胆道,胆汁外溢发生黄疸。 (4) 内伤不足,脾虚气亏,血败而不华色,可发生黄疸。; 辩证论治; (2) 急黄:湿热疫毒,传入营血,内陷心肝。  证候:病热迅猛,黄疸急速加深,身面均黄,黄色如金,高热烦渴,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神昏谵语,或有痉厥。邪入阴血,则见鼻衄、齿衄、呕血、便血、或身有瘀斑等;可有腹水,嗜睡昏迷,舌质红降,苔黄而燥,脉弦数或细数。   (3) 阴黄:证候:目肤色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纳少,脘闷腹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主要护理问题;辩证施护; ④ 阳黄患者多具传染性,其中少数不传染,要根据确诊后是否隔离。对有传染性的患者,要严格执行消化疲乏隔离制度,按时消毒餐具、衣物和居室。并限制患者活动范围。  ⑤ 阳黄患者,黄疸易消退,食欲随之恢复,胆脾胃功能仍较虚弱,故应合适控制,逐渐增长食

文档评论(0)

132****5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32333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