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唐诗接受与诗歌接受唐诗格调论与诗人性灵说.docxVIP

论清代唐诗接受与诗歌接受唐诗格调论与诗人性灵说.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清代唐诗接受与诗歌接受唐诗格调论与诗人性灵说 以“风格”为唐诗是明代留下的古典诗歌遗产。王士祯的《魅力》和翁方刚的《纹理》不能混淆唐诗的风格。但清代格调派的宗师是沈德潜, 他论诗主格调, 尚浑成;又宗盛唐, 尊李、杜, 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 道学气很浓。在以儒家正统思想为宗旨和推崇杜诗方面, 沈德潜与翁方纲是一致的。也正因为如此, 论诗标举诗人“性灵”的才子袁枚, 要批评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纲的“肌理”说, 他以为诗人有必不可解之情, 才会有必不可朽之诗, 诗要抒写性灵, 要用解风趣的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这不仅对宗唐的“格调”论有纠偏作用, 亦可消除倾向于以学问为诗的“肌理”说的学究气。 一 别裁小文诗,《唐别别裁集》 沈德潜是清代以选诗著称的诗论家, 他编撰的诗歌选本有《古诗源》、《唐诗宗》、《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和《国朝 (清) 诗别裁集》, 以及诗评《杜诗偶评》、《说诗晬语》等。在沈德潜所编的诗歌选本里, 《唐诗别裁集》有两个版本:一是康熙五十六年 (1717) 刻的十卷本, 称原本;一是乾隆二十八年 (1763) 的二十卷本, 即重订本。两者之间相隔四十多年。经补充修订的重订本, 能够后出转精, 更能体现其以“格调”选评唐诗的特点, 那就是以体格、音节求神韵, 复古与标新相折衷, 既推崇雄健浑成的风格, 亦欣赏冲淡清远的情韵, 一归之于温柔敦厚的中正平和。这是一种能反映清人诗学理论风尚与唐诗接受关系的新格调说。 沈德潜自幼酷爱唐诗, 他在《唐诗别裁集》十卷本的《原序》中说:“德潜于束发后, 即喜抄唐人诗集, 时竞尚宋、元, 适相笑也。迄今几三十年, 风气骎上, 学者知唐为正轨矣;第简编纷杂, 无可据依, 故有志复古而未得其宗。因偕树滋陈子, 取向时所录五十余卷, 删而存之, 复于唐诗全帙中网罗佳什, 补所未备。日月既久, 卷帙遂定。既审其宗旨, 复观其题裁, 徐讽其音节, 未尝立异, 不求苟同, 大约去淫滥以归雅正, 与古人所云微而婉、和而庄者, 庶几一合焉。”(1)他说的“审宗旨”, 指以优柔平和顺成中正的唐音, 上溯儒家诗教的风雅本原。所谓“有唐一代诗, 凡流传至今者, 自大家名家而外, 即旁蹊曲径, 亦各有精神面目, 流行其间, 不得谓正变盛衰不同, 而变者衰者可尽废也。然备一代之诗, 取其宏博, 而学诗者沿流讨源, 则必寻究其指归。何者?人之作诗, 将求诗教之本原也。唐人之诗, 有优柔平中顺成和动之音, 亦有志微噍杀流僻邪散之响。由志微噍杀流僻邪散而欲上溯乎诗教之本原, 犹南辕而之幽、蓟, 北辕而之闽、粤, 不可得也”。(2)书名“别裁”, 以杜甫《戏为六绝句》所说的“别裁伪体亲风雅”为准则, 而具体的做法是“观其体裁”和“讽其音节”。体裁关乎体格, 音节组成声调, 体格和声调是明人以“格调”论唐诗的重心所在, 为沈德潜所继承。他说:“诗以声为用者也, 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 密咏恬吟, 觉前人声中难写, 响外别传之妙, 一齐俱出。”(3)其《唐诗别裁集》主中和之音, 弃僻邪之响, 按体裁选诗, 分“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长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七大类别, 每一类别所选诗人按初、盛、中、晚排序, 于此可以见出同一体裁诗体的源流正变和作者风格的不同。 以唐代的五言古诗为例, 沈德潜认为有继承汉魏传统的“复古”正体与自成一格的唐人变体两种。他说:“五言古体, 发源于西京, 流衍于魏、晋, 颓靡于梁、陈, 至唐显庆、龙朔间, 不振极矣。陈伯玉力扫俳优, 直追曩哲, 读《感遇》等章, 何啻在黄初间也。张曲江、李供奉继起, 风裁各异, 原本阮公。唐体中能复古者, 以三家为最。”(4)所以在《唐诗别裁集》里, 陈子昂、张九龄和李白三家的五古入选较多, 评价也很高。如说陈子昂:“追建安之风骨, 变齐梁之绮靡, 寄兴无端, 别有天地。”(5)评张九龄《感遇九首》云:“《感遇》诗, 正字古奥, 曲江蕴藉, 本原同出嗣宗, 而精神面目各别, 所以千古。”“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 风格未遒, 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 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6)又谓李白:“太白诗纵横驰骤, 独《古风》二卷, 不矜才, 不使气, 原本阮公, 风格俊上, 伯玉《感遇》诗后, 有嗣音矣。”(1)诗人作诗, 用同一体裁而风格各异, 所以才有诗之体格的不同。沈德潜说:“渊明诗胸次浩然, 天真绝俗, 当于语言意象外求之。唐人祖述者, 王右丞得其清腴, 孟山人得其闲远, 储太祝得其真朴, 韦苏州得其冲和, 柳柳州得其峻洁, 气体风神, 悠然埃壒之外。”(2)指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和柳宗元用五古写山水田园风光, 继承了陶诗的风格, 也属于能“复古”而得其正。如韦应物《寄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