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教学设计.docx

体育与健康《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常识。   2、知道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方法,学会一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3、对安全科学的锻炼身体有认识,有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体育运动的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得到深化,能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自发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言:同学们,你们看过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比赛么?有什么感受?有没有危险呢?   (1)学生各叙己见。   (2)教师归纳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育课与课间活动应该注意那些安全事项?   学生讨论交流,各自发表。   (二)学习新知识   1、运动前的注意事项   (1)检查自己的身体情况   参加体育活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学会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若有不良症状要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   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切忌有心脏病或其他不适合参与体育活动的疾病而隐瞒病情,勉强参加活动。   学生有以下疾病或症状,禁止参加体育活动:   1)体温增高的急性疾病;   2)各种内脏疾病(心、肺、肝、肾和胃肠疾病)的急性阶段;③凡是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肺及支气管咳血,鼻出血,伤后不久而有出血危险,消化道出血后不久等;   3)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学生,禁止参加长跑等长时间剧烈运动的项目锻炼   (2)检查场地和器材   要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消除安全隐患。要注意场地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场地是否平整,要清除石头土块;检查沙坑的松散度、是否有石子杂物等;检查体育设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不冒险,确保自身安全。   (3)做好运动准备   要穿运动服装、运动鞋,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不要携带尖利物品等。做好热身准备活动。   为什么要做热身准备活动?(合作探究)   就是要克服内脏器官在生理上的惰性,以减低运动伤害发生的机会。   运动前不重视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不正确、不科学,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内脏、神经系统机能不兴奋,肌肉供血量不足,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进行活动,动作僵硬、不协调,及易造成损伤。   如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就会出现心慌、胸闷、肢体无力、呼吸困难、动作失调等现象。   2、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1)要掌握动作要领   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及方法,不仅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发挥好技术动作,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能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增强自信心,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2)要正确使用器材   要了解熟悉掌握器材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在一些体育器械(如铅球、实心球等)的使用中,要注意选择适当场地,确保自身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不要伤及他人安全。   (3)运动负荷要适当。   参加体育活动要根据身体素质条件,选择最有利于增强体质的运动负荷。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小到大。负荷过小,对身体作用不大;负荷过大,会损害身体;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3、运动后的注意事项   (1)认真做恢复整理活动   做恢复整理活动的目的就是使人体更好的从紧张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使心脏逐渐恢复平静,放松身心。如果突然停止运动,就会造成暂时性的贫血,产生心慌、晕倒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2)自我检查运动反应   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出现心慌、头晕,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调整与休息。   运动后经过合理的休息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说明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   (3)适当补充能量   参加体育运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在运动后(运动前也应适当补充能量)要科学饮食,保证身体的需要,确保取得的锻炼效果。   1)半小时至1小时后进餐   2)5至10分钟后饮水(含盐)   (三)课堂小结:   1、学生自评,知道多少知识?   2、同学之间互评各自的表现,看谁学得多。   3、教师归纳总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犇波儿灞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