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唐文秀:人文积淀:素材的鲜活与典型 二稿1.docx

高中语文:唐文秀:人文积淀:素材的鲜活与典型 二稿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栏目:核心素养视窗 人文积淀:素材的鲜活与典型 浙江省苍南中学 唐文秀 【核心素养】人文积淀 “人文积淀”,从属于六大核心素养的“人文素养”板块,是指对古今中外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成果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并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实践方法等。 结合到作文命题,“人文积淀”主要考查学生作文中素材的选取和使用,指向学生作文选材的鲜活与典型,同时也指向学生对话题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的认知与理解,它与“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一起,反映了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 【主题词解读】 “人文积淀”既然名为“积淀”,在“核心素养”十八大要点中就属于底层基石性质,它不一定看得见摸得着,但它是基础中的基础。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就是一个人拥有足够的人文积淀后所自然而然反馈于外的美丽气质。 具体到作文写作中,如果始终重复使用着那些俗滥陈旧、高度雷同,给阅读者带来巨大审美疲劳的素材,比如说到科学家,言必牛顿、爱迪生;说到文学家,动辄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说到艺术家,只有一个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等等,我们可以认为此人人文积淀不足。 反之,如果使用的素材是典型而又为他人所罕言的,如果通过素材的分析体现出认知的全面与深刻,我们可以认为这位学生的人文积淀是过关的,甚至优秀的。 【文题示例】 (2021浙江省温州市六校返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月6日,《对白:让我们和更好的你聊聊》新书首发式在京举行。该书被称为给青年人的十堂“成长必修课”。首发式现场,作者白岩松、刘震云等分享了各自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为青年人“支招”。他说:“人要顺大势,逆小势。一直和周围的人比,太难了。如果你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案,你才能形成自己独有的价值。” 著名作家刘震云表示,公众认为的成功标准,并不适用于每个人。他说:“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生活没有淘汰过任何人。我觉得,跟别人比是一个特别荒谬的误区。明天的我比今天的我稍微进步了一些,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已足够。” 读了他们两人的话,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论述性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名师解题】 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毫无疑问是“比较”,就是你该如何看待“与他人比较”。材料里说“读了他们两人的话,你有怎样的思考”,那么,你可以认可,也可以不认可这两人的话,取决于你对这个“比较”的看法。 我们需要厘清,话题的导向与话题的界线并不是咬合的,话题的导向有它的方向性,但是话题的界线可以更宽广。这是一个人生价值选择类的话题,那么就拥有至少不少于一种的选择。如果你的人文积淀够厚实,你有自己相对成型的世界观,就不会跟着话题的方向摇摆,而是在话题允许的范围内有自己的思考。 在具体的行文中,非常关键的就是对素材的使用。如何“有我”而不“唯我”,既避免素材仅“有我”的个体体验带来的单一性,又避免素材泛泛而论带来的不典型性,都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人文积淀的。 【类题链接】 1.(2020高考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020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2021江西鹰潭市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1946年,17岁的梁再冰报考清华建筑系,差两分。对一手创建了清华建筑系的梁家而言,女儿报考清华建筑系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家族情怀。父母决定调出女儿的试卷,核实无误(当时是学校完全自主招生)。梁再冰转身去了北大西语系,一生便与建筑再无瓜葛。 三年后,梁从诫如宿命一般,离清华建筑系的录取线差两分。母亲林徽因再次调取试卷,发现有几道题像是故意做错的,试卷上一行小字:“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 ②深圳一所中学的校运会上,一学生方阵打出一条横幅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