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docxVIP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慢性肝炎是肝胆疾病的常见疾病。由于其高度传染性、普遍性和发病率高,它已成为一种危及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全球疾病。经过多年临床研究, 各地学者对此病运用中医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对比单纯西药的治疗有着一定的优势。现总结近几年来的研究综述如下。 1 慢性麻黄病 传统中医学没有“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名, 它属于现代医学病名。但根据它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 多数中医学者把它归为“黄疸”、“胁痛”、“郁证”、“鼓胀”、“积聚”、“虚劳”等病症范畴。《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所以, 湿热毒邪侵袭人体, 正气虚弱, 气血失调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因。郭氏认为内伤湿热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因, 它的临床表现是内伤湿热在人体发生、发展及转化的体现, 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发展变化的规律就是内伤湿热病邪在人体的演化规律, 内伤湿热之邪始终存在于慢性乙型肝炎病变的全过程。徐氏等认为肾虚是慢性乙型肝炎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肾为先天之本”, 人体之元气与正气均来源于肾;其病机表现为因湿热郁久化火、灼伤肝阴, 久则子病及母, 肾精亏虚。杨氏等提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 先天脾胃虚弱或天后饮食劳倦伤脾, 导致脾胃升降失常, 化生湿热。周氏认为乙型肝炎以湿热、虚、淤为主, 以正虚邪实为特点;其致病主因是邪毒留恋、湿热夹毒及乙肝病毒持续存在;发病病机是正气虚损、免疫功能低下;基本病理变化为肝失调达、气滞血瘀、微循环障碍。总之, 湿热毒邪是慢乙的致病主因, 正气亏虚、脾肾受损是主要发病病机。 2 肝病患者临床分型 在临床方面, 传统医学遵循“整体观”思维模式和辨证论治的个性化治疗思想。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将慢性乙型肝炎分型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五型。但是辨证分型不能替代辨证论治, 因为它远远满足不了临床的治疗需求。史氏根据其病理变化把乙肝分为4种类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胆湿热型。李氏等根据对103例患者的血清HBs Ag、HBe Ag均为阳性, 且HBV DNA载量1×103copies/ml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辩证分型, 结论得出所有患者以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证4种症候为主。吴氏等通过对200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 其中HBe Ag阴性和HBe Ag阳性携带者各100例, 通过辨证分析得出,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肝郁脾虚型为主, 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和淤血阻络型散在出现, 无脾肾阳虚型症候表现。本研究提示, 在携带者辨证施治过程中应该重视疏肝健脾、理气和中等治疗方法。吴氏等按脏腑辨证将乙肝分型为:肝气郁结 (含肝胃不和、肝脾不调) 、脾虚湿盛、肝胆湿热、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郁血滞等几个类型。 3 治疗 3.1 攻补各施交替用药法 聂氏等综合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提出“扶正托毒”的治疗理念与慢性乙型肝炎“从肾论治”理论。病性属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因此, 应该辨明湿、热、瘀、毒之邪实与肝、脾、肾之正虚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根据30余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 补肾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肝功能复常率为75%, HBe Ag和HBV DNA转阴率与干扰素相近, 治疗费用也降低40%左右。蒲氏等根据乙肝影响中医多个脏腑, 脏腑虚损, 功能失调的病机, 认为“脾胃为升降之枢, 气血生化之源”, 治疗乙肝应当首先调理脾胃为主, 兼顾他脏。刘氏将慢性乙肝型分为2个证型, 轻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表现为肝郁脾虚证, 病情活动就演变为湿热中阻证, 经过治疗后肝功能复常又体现为肝郁脾虚证。研究结论得出攻补各施交替用药法是促使慢性乙型肝HBV清除的有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中, 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治疗法称为攻法;疏肝健脾、滋养肝肾、温补脾肾等健脾补肾调肝治疗法称为补法。攻补各施交替用药法, 即先服用2剂攻药再服用4剂补药, 并循环使用;攻4补2, 即先服用4剂攻药再服用2剂补药, 循环使用。攻剂药物主要选择茵陈、金钱草、金银花、蒲公英、赤芍、丹参、杏仁、陈皮、藿香、甘草等;补剂药物主要选择为柴胡、白芍、当归、黄芪、白术、茯苓、肉苁蓉、淫羊藿、枸杞等。根据HBV DNA的含量, 当HBV DNA阳性时, 应用攻2补4;当HBV DNA阴性时, 应用攻4补2。王氏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肝功能、B超等情况, 将慢性乙肝分为7个证型:肝胆湿热型, 方选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湿热中阻型, 方选甘露消毒丹加味;湿邪困脾型, 方选茵陈五苓散加味;肝郁脾虚型, 方选逍遥散加味;肝脾瘀血型, 方选膈下逐瘀汤加减;肝肾阴虚型, 方选一贯煎加味;脾肾阳虚型, 方选金匮肾气丸合理中丸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