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3课《精卫填海》.docxVIP

第四单元 第13课《精卫填海》.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 第13课《精卫填海》 难点名称 解析文言文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文言文中的词汇的古今变化非常大的。文言文简洁的表达方式,对句子成分的省略,使得其意义的灵活性。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平日接触文言文较少,在理解文章的意思上有困难,从而不能准确的感受人物特点。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结合书上注释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意。 通过思维导图和动画直观演示,帮助学生记忆背诵。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听神话故事吗?那你们知道《山海经》吗?它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今天我们就走进神话世界,看看《精卫填海》的故事吧!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帝 少 曰 溺 返 衔 2.学习书写“曰、衔”。书写时要注意 曰,和日的不同。衔要注意字的构架,实现笔划的穿插和避让的同时,整体要紧凑。 3.学习多音字“少”。 三、学习新课。 1.通过以前我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古人写文章,以单音节词为主,也就是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因此,朗读时我们除了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外,还要格外留心句子中间的停顿,以词语或短语做停顿单位,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不要读破句子。我们一起来试试吧。(跟老师一起读) 2.我们知道很多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是相同的,但也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在不相同,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借助注释来了解这个故事。(借助注释,理解文章。) 3.思考以下问题: (1)精卫是谁?(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她为什么要填海?(起因: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3)她是怎能样填海的? (经过:常衔西山之木石) (4)她成功了么?(结果:以堙于东海) 4.这个单元我们就是要学会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发现,刚刚填写的内容正是这篇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 我们还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讲故事,我们一起试试吧?(尝试第一次背诵全文)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在这个故事里精卫是如何填海的?它又会遇到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是的,烈日的炙烤,暴雨的拍打,寒风的咆哮,巨浪的席卷……精卫退缩了么?没有,它仍然“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呢?它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体会人物品质) 让我们借助小动画,回忆刚刚的“思维导图”,一起尝试讲讲这篇神话故事吧! 小结 这是个神话故事,精卫这个人是不存在的。以前,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有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人们就创造了很多有趣的神话。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希望同学们都能去读一读,收集有趣的神话故事,把它讲给更多的人听,一起感受不一样的神话世界!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