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II
陈师道“后山体”创作研究
摘要: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他的“后山体”诗,经历过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就内涵而言,“后山体”所体现出的诗人主体的特征,是以儒家固穷守节的文化人格去克服、排遣身世失意之悲,转悲为健,忧乐圆融。与此相应,“后山体”所体现出的诗体特征,则是既律法精严,又放逸自如。二者互为表里,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既生新瘦硬而又不失摇曳宕逸之致的风格特征。本文主要研究陈师道“后山体”的相关理论、诗派和主要内容,对其艺术特征和对后世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陈师道;“后山体”;诗歌;艺术特征
目 录
TOC \o 1-3 \h \z \u 1.绪论 1
2.陈师道生平简介 2
3.后山体的滥觞 2
4.陈师道的诗歌创作 5
4.1后山体诗歌创作理论 5
4.2后山体与江西诗派 9
4.3后山诗的内容 9
4.3.1赠别怀人诗 9
4.3.2生活起居诗 10
4.3.3咏物诗 10
4.4后山诗的艺术特征 11
5.后山体对后世的影响 11
6.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PAGE 3
1.绪论
陈师道(1053-1102),字无己,一字履常,自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以诗与黄庭坚齐名,并称“黄陈”,二人皆为江西诗派的宗师。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后山体”的概念后又注释说:“后山本学杜,其语似之者但数篇,他或似而不全,又其他则本其自体耳”。显然,严羽把“语似之”和“似而不全”的诗置于“后山体”之外。那么“后山体”究竟何所指?“语似之”和“似而不全”的诗特色与成就如何?严羽均未予以说明。相比之下,今人对后山诗风格的论述比较多。这些论述虽未指明“后山体”的准确含义,但至少有助于解开此疑窦。兹举二种意见为例。孙望、常国武主编的《宋代文学史》评价后山诗风格时一方面说“感情真醇深厚,语言朴拙隽永,风韵清劲雅洁,是陈诗的显著特色;一方面又说“陈师道的诗风,其老健瘦硬处与江西派同调,亦有与江西诸人相异者。……陈诗缺少杜诗的混茫沉郁和黄诗的瑰玮卓奇,而偏于苍坚幽邃,沉健雅洁……常常给人以高古牢落的气象,……陈诗较少正面描摹引发创作主体情思的外在实景,较多抒写由外在事物逗起的自我的独特感贾。该书又认为“陈诗的语言不像苏轼那样爽如哀梨,触处生春,也不同于黄庭坚的石破天惊,奇警过人,而是以老健朴拙见长。在诗学渊源上,该书认为陈诗“学杜表现在规模杜诗沉着浑朴的气象,效法杜诗句法和点化杜诗语句等方面”,“学黄庭坚,主要是广泛地运用黄诗在锻句上的点铁、换骨法。程千帆、吴新雷合著的《两宋文学史》评价后山诗风格时说“陈师道诗歌的长处是个性鲜明,风骨磊落,意境新而雅,文字简而妙”,但随后又说“可惜这位苦吟诗人像这类的作品较少,在更多的作品中,陈师道跟黄庭坚一样,往往因为用意过于曲折,造语过于生涩,而损害了艺术的完整性”。论述后山诗风格形成的原因时说陈师道“冥心孤往,一意求深的创作态度,和生硬僻涩作风的形成,是可以从他孤介的个性,他的沉沦下僚的政治命运和其由于抗拒这种命运而对当时社会所持有的疏远而冷漠的生活态度中求得解释的”。不难看出,对陈诗的风格与成就,第一种意见肯定的多,第二种意见肯定的少,但这两种意见都认为“瘦硬”或“生硬”是陈诗风格的一个主要特色。而江西诗派正是以此种风格著称于世,并作为宋诗的一种代表风格,使宋诗自具面目,从而与唐诗分开岭域的。那么,严羽所说的“后山体”是否就指这种风格,我们仍不能就此而妄下断语。鉴于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一大宗师,此方面的特色确实突出,如果把“后山体”的基本含义定义为“瘦硬”,想来易于为人们所接受吧,我们不妨暂且如此。但是,世界是复杂的、充满矛盾的,作为一个孜孜不倦地追求诗歌瘦硬风格的苦吟诗人,陈师道偏偏又提出“诗非力学可致,正须胸肚中泻解的主张。事实上,如上述二种意见所说,陈师道诗语言的浅近简妙,感情的真挚深厚,韵味的醇厚绵长,在《后山集》中显得也很突出。另外,作为一个“闭门觅句”、“冥心孤往,一意求深”的诗人,陈师道有时又能把诗写得灵动活泼,别具情趣,让诗的神韵显得明快俊朗,显出他内向自省性格的另一面。这类诗显然跳出“瘦硬”的圈子更远,更应置于“后山体”之外。
2.陈师道生平简介
陈师道(1053年-1101年)字履常,一字无己,别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北宋诗人。娶郭概之女为妻,迫于生计,妻女皆在岳父家就食。元佑二年(1087年),由苏轼、曾巩等荐,起为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元佑二年七月任太学博士,元佑五年,颍州教授,绍圣元年(1094年),被目为苏轼党,谪监海陵酒税。绍圣二年(1095年),调彭泽县令,以母丧不赴,居家六年。元符三年(11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