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人物形象
一、 《叶语言的豪杰》
19世纪。素描是俄罗斯著名的诗人。他是俄罗斯文学的创始人,也是俄罗斯民族诗歌和语言的创始人。他出身于古老的莫斯科贵族家庭, 母亲是年幼时来自非洲、受彼得大帝宠爱的军人汉尼拔的孙女。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普希金卓越的艺术才能, 在学生时代就以“皇村学校诗人”而闻名。普希金一生著作颇丰, 且大多被人们广为传颂, 被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1825年, 俄国发生了十二月党人起义, 他昔日的许多同窗好友加入了这次起义。不幸的是, 这次起义遭到镇压, 最终以失败告终。在起义发生前后几年时间里, 普希金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 写成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和民族性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这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别林斯基称其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小说描写贵族青年奥涅金对都市上流社会的空虚感到失望和无聊, 因继承伯父遗产来到乡村, 乡村生活同样使他感到无味。在这期间, 他拒绝了达吉雅娜对他的纯真爱情, 又因无足轻重的小事引发与好友连斯基的决斗并杀死了好友, 随后出外漫游逃避社会。几年后他回到彼得堡, 见到已成为社交名媛的贵妇人达吉雅娜, 他疯狂追求达吉雅娜, 后者拒绝了他的狂热追求。这部诗体小说成功塑造了奥涅金、达吉雅娜、连斯基等几位典型人物以及他们的典型性格,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深刻地反映了俄国19世纪早期的重大社会问题, 即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与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诗人对同名主人公“奥涅金”的塑造最为成功, 开创了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始祖。作为进步的贵族青年, 奥涅金不满现实, 要求改革;但在物质生活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下, 他又与腐朽的贵族地主阶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远离人民, 不务实际, 具有典型的“多余人”性格, 终究酿成他人生的悲剧。
二、 “残余人”形象
“多余人”这个名称出自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 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有一定教养, 自命清高, 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 想过有意义的生活, 但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缺乏生活目的, 远离人民, 精神空虚, 性格忧郁、彷徨, 无所作为, 在俄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多余人’”。 (葛桂录, 2007:159) 19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许多俄国作家都以“多余人”作为自己作品的主人公。这一系列人物相互联结,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多余人”形象系列, 生动地再现了近代俄国解放运动第一阶段的贵族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经历。 (葛桂录, 2007:199) “多余人”形象系列之始是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
三、 奥涅金“剩下的人”的分析表明
(一) 奥涅金的“家庭”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出身名门望族, 从小受的是贵族教育, 接受了某些西方文明的影响, 有较高的智慧和教养, 在精神和道德上具有优越意识。 (李赋宁, 2001:134)
作品开头, 普希金就为我们讲述了奥涅金的身世。在具体描写奥涅金的贵族出身时, 普希金这样写道:“我的这位好朋友, 叶甫盖尼, 他正就诞生在涅瓦河畔, 在那儿您或许显耀过一番。”“他父亲曾居过高官显位……他每年办三次家庭舞会。” (《叶甫盖尼·奥涅金》译本, 1985:9) 贵族出身使奥涅金不仅物质生活条件优越, 最为关键的是他还是他“所有亲族的继承人”。虽然他父亲生性挥霍, “荡尽了家产”, 死后什么也没给奥涅金留下。但父亲刚死不久, “年迈的伯父即将寿终正寝”, 给他留下了巨额财富。他伯父的“庭院里奴仆成群”, 伯父名下的“工厂、森林、土地、河流, 一切都归他全权所有”。 (《叶甫盖尼·奥涅金》译本, 1985:47-48) 这些巨额财富使他不仅衣食无忧, 还使得他有资本穿梭于虚荣的上流社会。
奥涅金家境优裕, 从童年起就给他请了专门的外国教师, 让他接受外国教育。“起初一位Madame把他伺候, 后来一位Monsieur前来代替”, 从外国家庭教师身上, 他了解并接受了部分西方思想。奥涅金长大成人后, “头发剪成最时髦的式样, 衣着和伦敦的dandy一般, 他终于在社交界抛头露面”。就此, 他正式地加入上流社会圈, 学会了上流社会中盛行的敷衍与虚伪。奥涅金聪明而有智慧, “他拥有一种幸运的才干, 善于侃侃而谈, 从容不迫、不痛不痒地说天道地”, 他会拉丁文, 很多古籍经典他“全都记得, 说来如数家珍”。在这个圈子里, 奥涅金虽进入不久, 却有老练的手腕, “无论是写信或是说话, 法语都使用得非常纯熟, 会轻盈灵巧地跳玛祖卡舞, 鞠起躬来姿态也颇为潇洒”, (《叶甫盖尼?奥涅金》译本, 1985:10) 故而赢得了社交界的一致好评。
(二) 奥涅金的设置:用假真,产心
俄国19世纪文学作品中的一系列“多余人”大多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