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时期西夏驿路考述
科学家们在西部运输的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研究(1)。但其中有些论点有待商榷, 有些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故此, 作者不揣浅陋, 对西夏驿传的有关问题略陈管见。
一、 设立夏州天德保卫郡,以通急工艺
白居易新乐府诗《城盐州》云:“鄜州 (今陕西富县) 驿路好马来, 长安药肆黄耆贱”(24), 此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八年 (792年) , 反映的是通过唐代西北驿路, 回鹘等西北民族的马匹等商品络绎不绝地进入长安市场的繁荣景象。《旧唐书·李吉甫传》记载唐宪宗元和八年 (813年) , 回纥部落越过腾格里沙漠, 取道西城、柳谷路讨吐蕃, 唐廷大恐, 李吉甫奏请“自夏州 (今陕西靖边) 至天德 (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乌加河北岸) , 复置废馆一十一所, 以通缓急。又请发夏州骑士五百人, 营于经略故城, 应援驿使, 并护党项”(3996)。据韩荫晟考证:《新唐书》“置废馆”作“复驿候” (上卷, 第2册, 748)。又李德裕《李卫公会昌一品集》卷一:“臣德裕先臣奏请自夏州至天德复置废馆十一所, 以通急驿, 又请发夏州兵士五百人, 于故经略军应接驿路, 兼护党项。臣等未知此路旧馆已废毁, 为复犹有存者?望赐忠顺诏, 于此路量事再修旧馆, 以通天德奏事驿路。”(112)唐代宗上元元年 (760年) 为了防止党项与吐蕃联合骚乱, 采取隔离和拆散其联系的政策, 把党项部落迁到银、夏、绥、延等地。以上材料清楚地说明唐末以来西北各民族之间的战乱严重破毁了这一地区的驿路设施, 甚至导致这一地区的交通完全断绝。《旧五代史·宗室·嗣肱传》卷五十记载:“ (唐昭宗) 天祐七年 (910年) , 周德威援灵、夏, 党项阻路, 音驿不通。”(684)以上材料简略表明唐末以来银、夏、绥、延地区驿路的兴废情况, 从另一方面说明西夏政权建立之前, 这一地区就有比较完整的驿路系统, 西夏驿路, 至少联系宋夏交通的国信驿路应该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西夏地形图》标明西夏驿路干线是以京师兴庆府 (今宁夏银川市) 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现分述如下。
(一) 《武经总要》第5条
有些研究者认为国信驿路“是宋与夏国间信使、国书所经由的官道”。这条驿路是宋夏国书经由之路, 在北宋专有国信使负责北宋同外国、外族之间的外交联络事宜, 国信驿路大约也因此而得名。如《稽古录》卷十八记载:“ (宋真宗景德元年, 1004年) 十月, ……国信使奏, 潘罗支为迷般嘱所杀, 西凉诸胡立其弟厮铎都。”(83)由此说来, 国信驿路实应包括夏至辽、夏至回鹘、夏至鞑靼、夏至西蕃之间的驿路。再者, 国信驿路除具有来往信使、传递国书的功能之外, 似不应忽略其商业功能与军事功能, 这一点下文还要论及, 此不赘述。
《西夏地形图》所绘国信驿路路线为:由保安军 (今陕西志丹县) 北向, 经万全砦抵界首工井, 在此分作两路, 一路经罗堆岭、乌池、白池, 一路经北宋洪州 (今陕西靖边县南) 、破娘岭、广井、蓆经流, 至人头同前一路汇合, 经苦井、古雨分山口或宁令口, 自吕渡过黄河, 经永州 (今宁夏永宁) 、静州 (今宁夏灵武) 抵达兴庆府 (今银川) 。该图在古雨分山口处注“夏贼犯边之路”, 表明这条国信驿路也是西夏南下侵宋的主要军事通道, 其军事意义相当重要。
《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八对这条驿路路线亦有记载, 并称这条驿路为长城岭路。“长城岭路, 自军北归娘族六十里过长城岭北至秦王井驿, 入平夏, 经柳泊岭并铁巾、白池、人头堡、苦井、三分山谷口、河北九驿, 至故灵州怀远镇七百里 (今为建兴州) , 此路至秦王井在山谷口行, 险狭。自秦王井地势渐宽平, 经沙渍 (“碛”) , 少水泉, 可掘沙为井。夏国宥州界并沙碛, 地坤湿, 掘丈余则有水, 若因大风, 寻复湮塞。保安军至贼界三十里, 此路可行师。”(6)这段文字描述驿路所经地名同《西夏地形图》所标示者略有出入, 但具体内容基本一致。可堪注意者, 据韩荫晟考证, “军, 指保安军, `分山apos;二字盖`岔apos;字之误。”这段材料反映的时间大概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977年) (中卷, 1册, 974)。韩先生的考证颇精当, 据此可知这条驿路以北宋保安军为起点, 途经灵州, 最终达兴庆府。韩先生指出“分山”二字盖“岔”字之误, 则《武经总要》中之“三分山谷口”, 《西夏地形图》中之“古雨分山口”实为三岔口。《西夏地形图》中之“宁令口”疑是“三岔口”之西夏语音译。“河北九驿”, 可能是驿路所历的九个驿站。
这条驿路途经沙漠, 尤其是灵州, 更是遍地沙碛, 也许没有常设驿站。自北宋保安军至西夏都城兴庆府的这条驿路如前所述, 是西夏南下侵宋的主要军事路线, 也是北宋进攻西夏兴、灵地区的捷径, 军事给养的运输也要经行此路。太平兴国七年 (812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