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中的土地与劳动.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文解字》中的土地与劳动 中国不仅是一个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也是一个记录汉族文化的独特符号系统。《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其中的汉字蕴涵了汉代乃至中国古代人民的文化思想,并且反映了相关的文化制度。“汉字按义类聚集后,每一个子系统收字的密度,恰恰反映了这一领域与人类生活关系是否密切,以及人类对这一领域认识的深入程度。”从构字的频度看,“土”排在第十二位,收字131个,重26,加上后来新附的13个字,共146个。本文试从字义入手对土部字所蕴含的文化思想进行分析。 一、 地气和质量皆从地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农业国家,土地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古代人民对土地一直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这种思想感情首先从《说文》对“土”“地”二字的解释中反映出来: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凡土之属皆从土。 地之吐万物者:大地之土,土是吐生万物的东西。大地亦有他物,故云地之吐生物者。饶炯《部首订》:“地之生物,从中而出,如人口之吐,由内而外也。” 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 王筠《说文解字句读》引《论衡·谈天篇》:“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其分离,清者为天,浊者为地。”《易·乾》:“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这是土部字中前两个字,从“地之吐生物者”和“万物所陈列”可以看出土地在古代人民眼中的重要性。在以农耕为主的古代社会,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人们对土地观察的细微程度和认识的深入程度可从很多方面显示出来: 1. 新冠肺炎之土,即用“微土”,促“土” ?坚不可拔也。刚硬的土地不可拔起。《段注》:“坚者,刚土也。拔者,擢也。不可拔者,不可擢而起之也。” 轒硗也。土地坚硬贫瘠。邵瑛《群经正字》:“轒训硗,硗训磐石,谓土之坚硬而瘠薄者也。今经典作硗。” 垆刚土也。黑色的刚硬的土。《释名》曰:“黑土曰垆。”《汉书·地理志》上:“下土坟垆。”颜师古注:“垆,谓土之刚黑者也。” 綫赤刚土也。红色的刚硬的土,与古红壤相似。 埴黏土也。黄色而如脂膏细腻的土。《释名·释地》:“土黄而细密曰埴。埴,鄘也,黏胒如脂之鄘也。”“埴”是一种粘而不板结的土壤。 垍坚土也。坚硬的土。 ?坚土也。坚硬的土。“?”与“垍”是两种坚硬而易于板结的土壤。 壤柔土也。柔软的土。郑玄《周礼注》:“壤亦土也。以万物自生言则言土,土犹吐也;以人所耕而树艺言则言壤。壤,和缓之貌。”王充《论衡·率性》:“深耕细锄,厚加粪壤。”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土”和“壤”的区别。 以上都是与土地坚硬程度相关的字。在这些字中,“垆”“綫”“埴”三个字还描述了土地的颜色“黑”“红”“黄”,这三种土地颜色代表了我国土地的基本土种的颜色。土地的颜色和土质的软硬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不同的土质适合耕种不同的农作物。古人对土壤的认识和分析虽然具有一定的原始性,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中国人很早就对“土壤分类”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 .“土块”、“私家车”和“尘” 土块也。土块大的样子。 堚土也。洛阳有大堚里。土块。《段注》:“土盖鯴之误。”可从。 块也。从土,菐声。圤,?的或体,从卜声。(土块) 也。从土,一曲象形。块,鯴或从鬼。土块。张舜徽《曰注》:“凵象盛土之器而土在其中也。”从鬼,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鬼声。” 也。(土块) 这几个字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意思已经没有甚么区别。但在古代,仅土块就了五个不同的字表达,相信那时意义一定有所区分,而且这种细微的区分一定和农业耕作相关。此外,《说文》中表示“尘土”的字也不止一个: 尘埃也。尘埃(广大的样子)。《段注》:“尘者,鹿行土也。引申为土升扬之称。穄者,尘埃广大之貌也。” 尘土也。(灰尘) 土也。(尘土)钱坫《诠》:“楚人谓之?,即字。” 尘也。从土,分声。一曰:大防也。灰尘;另一义说,大堤。 非尘也。埃尘也。尘埃也。 这些字中,我们现在常用的只有“埃”字。但是在古代,却有如此丰富的字来表示“尘土”这一意义。“尘”是土的一种特殊形式,古人对“尘土”的描述的多样性,也可以证明在他们的生活中,土地是多么重要。 以上分析的是与土地的自然形态相关的字。有了土地,自然会有与土地相关的耕作与治理,《说文》中与此相关的字也不少。 3. .土地为人生活 堫种也。一曰:内其中也。栽种;另一义说,使这个物体进入那个物体之中。堫,《段注》:“以禾种入土也。”内其中,《段注》:“引申之义,谓以此入彼中皆得曰堫也。”此字在古代有三个意思:“栽种”、“捅;穿”与“不耕而种”。《古今韵会举要·东韵》引《说文》:“堫,不耕而种。”王筠《说文句读》:“吾乡种麦即种豆,皆不耕也。”从这个字的用法可以推断:在古

文档评论(0)

186****7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