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女儿河流域古城的时代、性质及其相互关系.docxVIP

辽西女儿河流域古城的时代、性质及其相互关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西女儿河流域古城的时代、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近年来,在辽宁西部女儿河流域的金西县(市)团集屯乡及其附近发现了三座古城,这是辽西市考古活动的重要发现之一。但对这三座古城的时代、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论者多存歧议。1984年仲夏,笔者偕王明琦同志赴辽西再次实地踏察了女儿河流域的这三座古城。现结合实地考古调查和文献记载,对这三座古城的时代、性质及其相关问题,略陈己见,以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一、 遗迹及遗迹分析 座落于辽西女儿河北岸的这三座古城,系1983年前后在辽西考古普查中发现①1。三座古城均位于锦西县正北约七十里、锦州市西南五十余里的台集屯乡。以东西流向的女儿河干流为座标。三城均座于水北之阳,并依次由南向北排列:即台集屯古城、小荒地南土城和小荒地北山城。为了介绍的方便,现依上述顺序,将三座古城的地理位置及其遗存现状分述如次: (一)台集屯古城,又称“英房古城”。该城座临女儿河北岸。位于今台集屯火车站西南农药厂所在地的临河台地上。女儿河水由西北来,绕经古城西南而东流。今农药厂的西墙打破了古城址的东部城基,城址部分即在农药厂院内,在农药厂西围墙外的临河台地的断崖处,至今保留着一段明显的夯筑城基。城基虽经多年淤积的泥沙掩埋,但临断崖的暴露部分,高出河面约二至三米。夯层坚实清晰,每层厚约十厘米。在城址的地面,散布着汉代灰陶片和少许辽金等后代遗物。在断崖处暴露的现地表以下约一米左右的地层中,分布着密集的汉式灰陶外施粗绳纹或篮纹、内压布纹的板瓦、筒瓦及大量陶片。所见瓦当中有典型的汉代卷云纹瓦当和“千秋万岁”瓦当。从城址地表观察,该城基本为方形。东西稍长于南北,南北边长为200余米,东西250余米。惟城址的西南部,已被女儿河水冲蚀破坏,故不得勘测原城址的全貌。城址周围,多处分布着战国至汉魏时代的墓葬群。 (二)小荒地南土城:该城位于台集屯古城以北约1.5公里。今地址为小荒地村小学校所在地,校舍正盖在古城中央。围绕校舍周围古城基仍残存遗址。城址近似正方形,每边长200余米,现存四壁以北墙保存最为完整,最高处有四米以上。夯层清晰,并留有成排的横向夯柱痕迹,即所谓心索孔。从遗址观测,北壁无门,而紧靠北侧隆起的山崖,故保存最好。东西两侧城基存高一至三米,但门址已难辨认。南墙毁坍较甚,面对东西向的车马大道有一门。估计此南门古来应即是通向女儿河谷大道的正门。城内遗物分布有汉代陶片和辽、金时期陶瓷片,下部间有战国陶片。据笔者从北城墙夯土中探察所得,夯土中夹有汉代灰陶片。从遗物分布看,该城早期或有人居住,但现存北城墙应形成于汉代以后,或至少在汉、魏以后直至辽、金时又曾经重修过。 (三)小荒地北山城:该城南部的西段紧靠小荒地南城。全城座落千由南城北墙根,缓缓向上隆起的山坡上。城址因山势座北朝南、北高南低,形状呈不规则的横向半圆形。周长近千米。现清晰可辨者为东、北、西三面城垣,均为土石混筑。城高二至五米。其中以北墙和东墙保存较好。特别是北墙中段,由于东西横垮穿城南北而过的山谷,所以横亘于谷地边缘东西两侧的城垣,十分清楚,谷底即为城垣的北门出口。宽六米。东侧和西侧城墙,则利用自然隆起的丘梁稍加起筑。两翼城墙环呈弓形合拢,沿山梁的自然走向,由北向南延伸,至南城北墙一线的断崖处终止内外高差约三米。从遗址观察,北山城的南墙西段,似为小荒地南城的北墙打破并利用重修,南墙的东部,则被后代取土毁尽。所以整个北山城的南面城垣和门址不清。 二、 汉代“徒河县”考释 上述介绍的锦西台集屯乡的三座古城,遗迹明确、遗存丰富,并在不到数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排列有序而时代各异。这不仅在辽西的右方国和古城遗址中,具有典型的意义,而且向考古研究者提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即三座古城的建置历史及其相互关系。 首先从考古遗存看,如上所述,三城中当以小荒地北山城为最早,下限不晚于战国。其次当属女儿河北岸农药厂古城,从其遗物和地层堆积判断,可定为汉代古城无疑。最晚的当是小荒地南土城,即小学校所在地的土城。从其遗物和建筑特点看,下限可晚至辽、金时代。 从正史中看,在辽西最早见诸建置记载的,当始于班固《汉书·地理志》。在汉志中,今辽西小凌河和女儿河流域,当属于幽州辽西郡境地。在辽西郡所属的十四县中,据笔者在《两汉时期辽宁建置述论》一文中考订,与小凌河和女儿河有关的当首推“狐苏”与“徒河”②2。故《汉书》地理志狐苏县条:“唐就水至徒河入海”。③3 审读史籍,汉志中的“唐就水”,明清以来学者多考定为今辽西小凌河,古今论者鲜有异议。以此为座标,自清代以来学者,如杨同桂《盛京疆域考》、陈沣《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和经学家孙诒让著《墨子间诂》等,都把汉代“徒河”比定为先秦之“屠河”,并考定在今小凌河下游的锦州(旧锦县)附近。《中国历史地图集》说明书,沿承明清之说,并取陈沣之论,把汉代“徒河县”,仍定于今辽西锦州市④4。但是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