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0
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第一章 感染性疾病与抗菌药物概述
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及临床感染性疾病。我国兼有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疾病谱,感染性疾病当今仍然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改变趋势是致病条件的变化及致病菌的变迁,致使目前一些非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亦可转变为条件致病菌,这些发病规律构成了我国感染性疾病的特征。在感染源中,内源性感染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内源性肠源性感染主要由正常菌群在特定条件下通过肠道屏障进入体循环。细菌的内毒素可最终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 征、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近10 年发现了引起感染性疾病的新致病菌约十余种,实际上目前仍不断有新的发现,尤其是新的病毒感染,它不仅增强细菌感染的致病性,并且可作为一种感染因子引起非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病毒感染在特定的条件下诱发肿瘤已举世公认。由于抗菌药物的应用导致机体微生态失衡,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使临床感染复杂化,当今抗感染疾病已步入“抗生素危机”。近年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倍受人们的青睐,因为它可促进生理的有益菌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达到调节菌群保持微生态平衡的目的。
我国今后10 年抗感染疾病的研究方向仍然是从分子水平着重研究内源性感染、感染与免疫、免疫重建及加强生物应答调节因素的研究等。
本章还概述了抗感染药物名称及分类的变迁,并为新的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了信息和经验。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的涵义
一、感染性疾病的概述
感染性疾病系指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侵入机体定植,其致病性及毒力造成宿主损害或导致器官功能障碍表现各具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理炎症反应及免
疫反应性疾病。感染是炎症的一种类型,炎症(inflammation)是机体应答各种 形式损害病理反应的总称。一切生物因子或理化因子的损害均可导致炎症,而感染(infection)的病因仅限于有生命的病原体。
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及寄生虫(原虫及蛹虫)。临床感染性疾病以细菌及病毒为主要致病病原体,它们潜在的致病力和毒力均使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并导致感染。致病力是质的特征,毒力是量的概念。不同种的病原体对宿主机体可引起各具特征的感染病理过程。病原体引起感染不仅要有较强的毒力,并且需要足够的数量及适宜的入侵途径,更重要的条件是与机体的御防功能及易感性密切相关。因此,感染性疾病病理生理转机的每个环节,均取决于病原微生物本身潜在的致病力或毒力以及宿主抑制和消除感染威胁的免疫防御功能这一感染性疾 病发病的基本规律。
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传统称为“传染病”,如白喉、鼠疫、伤寒等传染性较强,能引起较大规模暴发流行的感染性疾病。另一部分是传染性相对较弱而不易引起较大规模流行的感染性疾病,它包括医院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及医院内感染,现称为“临床感染性疾病”(临床感染症)。
二、感染类型
(一)隐性感染
感染对机体损害较轻,为一种亚临床型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或称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
(二)显性感染
包括原发性局部感染、迁延性感染、菌血症及脓毒败血症,根据病情又可分为急性感染及慢性感染。
(三)带菌状态
感染后病原体在宿主或器官内潜伏未被及时杀灭消除,长时期感染性病灶的病原体可经常或间歇地排出体外,称带菌状态(carrier state)。
三、病原菌分类
按临床感染性疾病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a)的致病特征分为两类。
(一)致病菌(conventional pathogens)
是一种致使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健康人致病,具有一定致病性及毒力的细
菌。致病菌是引起农村、城市社区正常人群或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
(二)条件致病菌(conditional pathogens)
非致病菌在特定的条件下侵入抗感染能力低下机体组织器官的无菌部位或定植于非正常定植的部位引起致病的细菌,为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是临床病人药物治疗或特殊处置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条件致病菌又称机会致病菌
(opportunistic pathogens),多数情况在病人免疫功能显著低下时引起宿主感染为机会致病菌所致的机会感染。又如导致危重病人“二重感染”亦可为机会致病菌。
四、现代临床感染疾病的特征及研究进展
(一)人类疾病谱及死亡谱的变化
本世纪以来,临床医学有了长足的进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人口平均寿命提高到70 岁左右,疾病谱及死亡谱发生了改变。发达国家的疾病谱已由过去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为主(如鼠疫、霍乱、结核、白喉和寄生虫病等)转变为以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代谢性疾病、艾滋病、外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