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闽南语歌曲看海峡两岸闽南人的人文价值取向
音乐来源于生活,闽南语歌曲的创作自然也与海峡两岸闽南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同时代的闽南语歌曲体现了不同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状况,但其所折射出的两岸闽南人的人文价值取向却没有因为社会的变迁而更易。对不同时代的闽南语歌曲进行考察,可以从中探析两岸闽南人拼搏进取、重情重义、敢于抗争的人文价值取向在不同时代的表现。
闽南语歌曲;两岸闽南人;人文价值取向;拼搏进取;重情重义;敢于抗争
历史上,随着中原移民的数次南迁,其所携而来的中原文化不断与闽南当地的土著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之后又吸收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等域外文化,最终孕育出特色鲜明的闽南文化。至明清时期,众多闽南人移垦台湾,闽南文化也因此而传播到台湾,并从当地新的人文环境中不断汲取养分,与源头地区的闽南文化相互呼应、交融发展。在闽南文化的熏沐下,海峡两岸闽南人遂产生内涵相同的人文性格。海峡两岸闽南人指的是福建与台湾的闽南语系居民,是福建闽南人与台湾闽南人两个群体的总称;而所谓的“人文性格”,“概指某一民族或族群历史上所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思维方法、生存理念和行为模式”[1]。受其影响,闽南与台湾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信仰相仿,甚至在艺术、建筑等领域也都表现出共同的特质。闽南语歌曲自然也是其中一例。
“闽南语歌曲是在闽南语民歌的基础上演变、发展、创作出来的”[2],在大陆的厦、漳、泉地区、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都不断有作品诞生、传世,尤以台湾地区的闽南语歌曲最为经典,传唱度也最高。台湾的闽南语歌曲从日据时期开始萌芽生长,经过光复后至“解严”这段时间的酝酿发酵,到“解严”以后开始迸发扩散,并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一股时代的潮流。闽南语歌曲所表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代体现了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状况,但其所折射出的两岸闽南人的人文价值取向却具有跨越时代的传承性与一致性。因此,本文拟通过对不同时代背景下创作的闽南语歌曲进行考察,来探究两岸闽南人的人文价值取向。
一、拼搏进取:两岸闽南人的精神观
随着中原等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和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闽南地区聚集的人口也越来越多。而闽南地区以丘陵地形为主,“负山环海,田少民多”。为了使家人过上温饱生活,闽南人都十分辛劳努力,或顶着烈日下地耕作,或迎着风浪出海捕鱼,甚至漂洋过海贸易经商。这种生活习性便逐渐孕育出闽南人拼搏进取的人文精神。到了明代,山多田少的土地状况已承载不了日益增长的人口,而台湾与福建一衣带水,有大片土地正待垦殖。有句俗话在闽南地区广泛流传:“要好空(康),走台湾。”因此,许多闽南人冒着生命危险渡过台湾海峡,去寻找他们理想中的那片乐土。随后,明郑时期的军事移民、清初“迁界”政策的逼迫以及雍乾时期携眷入台的三次开放,掀起了闽南地区移民台湾的高潮。然而,在古代的航海条件下,要渡过台湾海峡绝非易事,澎湖群岛风柜尾和虎井两孤岛之间的“黑水沟”更是留下了“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的说法。支撑着闽南人一次又一次克服万难,最终抵达台湾的,正是骨血里流淌着的那一份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开垦台湾的过程中,这些闽南人既要与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同时又要防止当地的土著前来骚扰和破坏。于是,闽南人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开垦台湾时又得到了磨练,并在台湾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而后逐渐成为台湾闽南人代代传承的精神品质。
每一个族群的音乐都能反映其内在的精神特质,两岸闽南人拼搏进取的精神观自然也在闽南语歌曲中有充分的体现。光复后的台湾社会由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型,在社会变迁的影响下,男性离乡背井、出外打拼的情形与日俱增。《一枝草一点露》这首歌便是创作于这一社会背景之中。歌词中“认真打拼天抹绝生路,脚踏实地三思每一步,自己路着靠自己铺,不免惊咱无好前途”这四句便是鼓励年轻人要脚踏实地、努力打拼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此外,《阮若打开心内的门窗》一歌则是通过给予出外打拼之人心灵上的慰藉,来鼓励他们要努力奋斗。这首歌亦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台湾多有男性出外打拼的社会现象。
到了20世纪80年代,台湾经贸发展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台湾人抓住了这一契机,努力拼搏,使台湾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的领头羊。因此,台湾的闽南语歌坛也唱响了这一时代的拼搏进取精神。其中,最为人所知、传唱度最广的莫过于由陈百潭创作、叶启田演唱的《爱拼才会赢》。这首歌的歌词正“表现为了向自己的目标理想前进,不畏困难挫折的斗志”[3],符合这一时代的潮流趋势,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于是,80年代末,《爱拼才会赢》在台湾一经唱响便迅速走红,并成为闽南语歌曲的一个时代符号。之后,这首歌也迅速在闽南地区传播开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几句歌词更成为许多闽南人的座右铭,激励着他们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打拼。随着其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