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粤港澳大湾区粤语童谣探究
摘要:粤语童谣作为粤港澳三地的文化融合点,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粤语童谣的音乐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探究粤语童谣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语言认同和文化融合,提出如何有效推广传承粤语童谣,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粤语童谣? 大湾区? 文化传承
随着人工智能和各类媒体蓬勃发展,粤语童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传播上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将粤语童谣的影响力从广府地区辐射到粤港澳大湾区全区,如何将粤语童谣的受众群体从孩童延伸到各个年龄段人民,如何促进粤语童谣与民族文化融合,实现大湾区同根同源的文化内涵升华,从而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认同感,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粤港澳大湾区粤语童谣的概况
粤港澳三地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交通条件便利,除此之外,粤港澳三地在文化上有传统岭南文化的本根,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居民日常交流以粤语为主。2017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订《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①,这标志着粤港澳走向聚合。正是因为粤港澳三地有着共同的母语体系——粤语,所以粤语童谣才能在大湾区勾起人们的共同情怀。
粤语童谣是中国传统民谣的一个分支,是岭南地区文化体系分支,隶属于广府文化,它源于当地人民生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习惯,有浓厚的地域特征,所以通过粤语童谣来传承传播广府文化乃至岭南文化,具有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近30年来粤语童谣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年以前,粤语童谣几乎淡化出人们的视野,并未引起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视。第二阶段,2010年至今,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开始逐渐重视粤语童谣,都在为拯救这一优秀岭南文化做出一些努力。例如: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发起广、佛、肇三地的“同根同声、广府情怀”的粤语新童谣大赛,2015年—2022年广东省成功举办六届“岭南童谣节”。尤其是2015年“首届岭南童谣节”举办成功后,在岭南地区刮起了“童谣风”,粤港澳大湾区各地都积极参与童谣比赛,且获得一些成就。其中2016年“中华情·岭南韵”第二届“岭南童谣节”共有来自广州、香港、澳门及省内各地级市的20支优秀队伍参赛,最后,广州市荔湾区上九路幼儿园将两首香港儿歌《小明爱刷牙》和《小明爱洗手》融合改编为《豆丁爱清洁》,斩获一等奖。除此之外,很多学校、幼儿园更增设了童谣课程,教授童谣歌曲,还在社会上开展童谣相关知识讲座。目前来看,即使这些做法都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依然遇到了难题,比如:没有足够的配套教学资料,缺乏教学参考书、相关教学音像材料等,增加了传授难度;也存在缺少粤语童谣的相关人才,不能避免相关课外活动受众群体范围小、阶段强、时效短的缺陷,粤语童谣的长远发展还需进一步探索。
二、粤港澳大湾区粤语童谣的分析与探究
(一)粤语童谣的音乐分析
在中国知网以“粤语童谣”为关键词检索的40余篇文章中,不难发现对于粤语童谣音乐本体进行的研究少之又少,主要集中在几篇知名度高的粤语童谣,如《月光光》《落雨大》等,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大量的研究补充空白。下面,笔者从项目团队调查收集的粤语童谣集中具体分析以下两首:
1.《一支竹仔》(周聪词曲)谱例1:
《一支竹仔》是一首b小调、4/4拍的单三部曲式粤语童谣,是播音员、作曲家、填词人周聪为电影《家和万事兴》作曲填词的电影歌曲。全曲共分为12个乐句,节奏简单规整,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大附点节奏为主,旋律呈波浪形上下起伏,围绕主音运用同头异尾的手法展开,并运用倚音增强旋律性。歌词内容写到一枝竹子容易折弯,但几枝竹子就难以折断,通过竹子让孩童明白童谣中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团结就是力量。
2.《有只雀仔跌落水》(佚名)谱例2:
《有只雀仔跌落水》是一首4/4拍、一段体的粤语童谣。全曲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8个小节,旋律以级进为主,没有大跳音程,非常适合低龄孩子学唱。这首童谣借鉴了英国的传统童谣《London bridge》经典曲调,并重新填词而来。全曲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意味深长,引人思考。雀仔会飞,它为什么会掉進水里,还会被冲走呢?告诫孩子们在水边行走时要小心。像这样借鉴外国曲调的粤语童谣还有很多,充分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走在前沿、与世界接轨的特点。
(二)粤语童谣的文化内涵探究
粤语童谣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口口相传”的形式下发展至今,流传下来的粤语童谣数不胜数,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形式导致粤语童谣缺乏书面材料,许多粤语童谣没有曲谱,只有词句。
其一,按歌曲形式划分,形成了普通童谣、拗口令、问答歌、颠倒歌等,因此韵律简单、朗朗上口,充分体现了童真童趣。
拗口令:纠正字音,锻炼口齿。例如《树上训只猴》:“树上训只猴,树下踎只狗,猴跳下来撞着狗,狗跳起身咬住猴,唔知系,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主流的诞生: 1980年代韩国的流行音乐与城市地理.doc
- 20世纪初西乐学堂乐歌为我国早期“流行歌曲”考论——兼谈歌曲《毛毛雨》的歌曲归属问题.pdf
- 超越时空的记忆——谈红色歌曲早期的“红色”思想.doc
- 从词曲转换关系看中国早期的歌曲创作.pdf
- 读《民国音乐史年谱(1912—1949)》《上海美专音乐史》有感.doc
- 歌曲《黄河怨》的艺术价值探究.doc
- 贺绿汀电影歌曲《游击队歌》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唱风格.doc
- 红色音乐经典的审美价值与当代传承——以歌曲《赤潮曲》为例.doc
- 抗战时期中国电影歌曲的音乐特征.doc
- 跨地互动•引领流行•国族认同:早期中国电影歌曲在南洋的传播与影响.doc
- 粤语流行歌词的均衡美、变化美及其文化渊源.doc
- 粤语流行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传播意义—从《声生不息》谈起.doc
- 粤语美声唱法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doc
- 粤语艺术歌曲《紫荆花》创作分析与弹唱演绎.doc
- 张明敏 第一位走上春晚的香港歌星.doc
- 从“长相知”音乐会曲目看当代古诗词歌曲创作表现——以《黄莺吟》《长相知》《关雎》三首为例.doc
- 中国古代歌曲钢琴伴奏的意境化表达——以姜夔《白石道人歌曲》钢琴伴奏为例.doc
- 中国古诗词歌曲研究焦点述评(2011-2022).doc
- 古诗词歌曲《秋窗风雨夕》与《枉凝眉》的艺术特色.doc
- 河图“古风音乐”创作及其流行审美心理研究——兼谈“古风音乐”与古代音乐文化的关系问题.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