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南戈界山的承德边墙.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蒙古国南戈界山的承德边墙及其历史意义摘要:这篇论文主要分析了蒙古国南戈界山的承德边墙的历史背景、功能及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边界长城的关系。一、简介:2005年和2007年,由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和蒙古乌兰巴托大学组成的国际中亚考察团在科瓦列夫和额尔德涅巴特尔的指导下,实地调查了蒙古南戈壁省的“汗边墙”。这段长城在俄罗斯和蒙古国地图上有精确的标注,比例尺为1:500000和1:100000。二、长城历史意义:1.长城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防御工事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技

蒙古国南戈界山的承德边墙 2005年和2007年,由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和蒙古乌兰巴托大学组成的国际中亚考察团在科瓦列夫和额尔德涅巴特尔的指导下,实地调查了蒙古南戈壁省的“汗边墙”。这段长城在俄罗斯和蒙古国地图上有精确的标注, 比例尺为1:500000和1:100000。在蒙古国地理学家T·巴森院士①的著作中可以找到对这段长城位置的详细描述和地图资料。可以断定, 这段长城西起北纬42°10.411′, 东经102°24.851′, 在阿拉嘎乌拉山以北 (中蒙边境线由此山通过) , 向东沿边境线途径诺言县、巴彦达赖县、和尔门县延伸至西沃哈塔布齐, 在北纬42°09′, 东经102°57′处拐向东北方向, 经郝日木温都尔山, 一直向东北延展至乌兰德勒山 (北纬42°29′, 东经103°56′) , 从这里拐向东, 进入瑙木冈县境内, 沿宝日德中格戈壁荒漠南线向东南东延伸, 在北纬42°11′, 东经105°42′拐向东南, 进入塔林沙日嘎敖包 (站点) 的中国境内 (北纬41°59.133′, 东经105°52.559′) 。据Т·巴森计算, 蒙古国内的城墙长度不少于315公里, 但遗憾的是, 在我们之前除了1957年Х·普尔列院士在瑙木冈县查看过这段长城外, 蒙古国再没有一位考古人员对这段长城做过调查②。 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蒙古国境内的成吉思汗边墙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长城有何关系。对于这个问题在中国存在两种观点。众所周知, 内蒙古发现了两段平行的长城断壁, 这两段断壁伸向蒙古国边境线, 被认为是汉代“外长城”的北线和南线, 它们穿过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和包头市的达尔汗茂明安联合旗。1977年唐晓峰先生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 北线继续延伸进入蒙古国境内成为“成吉思汗边墙”, 而南线在中蒙边境处中断③。在郑绍宗先生1980年发表的文章④和欧燕先生1987年发表的文章中⑤, 对这段长城也有这样的描述。但1980年盖山林先生和陆思贤先生却在文章中根据“当地牧民的说法”认定, 北线越过中蒙边境线进入蒙古国境内向北或西北延伸至阿尔泰山。同时, 南线也进入蒙古国境内, 继续向西延伸, 和居延塞外的长城连接起来, 也就是说, 我们研究的“成吉思汗征边墙”就是南线的延伸部分⑥。在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里也能见到这样的观点⑦。2001年李逸友先生在一篇总结性的文章中提到, 南线进入蒙古国境内, 向西延伸至嘎顺怒淖尔, 而北线好象是由中蒙边境向北伸展, 在瑙木冈县城的阿尔泰山附近中断⑧, 在内蒙古文物地图册中我们也看见了相同的标注⑨。 事实上我们认为上述诸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南线根本没有进入蒙古国境内, 而北线也并非由中蒙边境向北延伸, 而是向西延伸。我们通过研究“Google Earth”网上中蒙边境的卫星照片, 判断其结论恰好与中国学者的观点不相符合。蒙古国境内的“成吉思汗边墙”在北纬41°59.133′、东经105°52.559′处横穿中国边境线, 是北线的延伸部分, 而南线根本没有进入蒙古国境内, 南线的最西端位于中国境内, 在朝鲁库伦城址西北方7公里远处 (北纬41°44.021′, 东经105°59.574′) 。⑩ 我们对“成吉思汗边墙” (北线) 的两个地段做了直接调查。2005年我们调查的是巴彦达赖县和和尔门县境内的长城, 即北纬42°11′, 东经102°45′到北纬42°14.3′, 东经103°17.8′之间的长城。这段长城, 如中国的研究者所指出的一样, 建造在山脉上的部分, 由石头构成。而平原上的大部分由梭梭 (Haloksylon ammodendron) 构成--梭梭层夹杂着土层。在北纬42°11′, 东经102°45′的区域内石砌的城墙高达3米, 而北纬42°12′, 东经103°08′的区域内梭梭和土质的城墙高度超过2.5米。其余地区城墙高度不超过1米, 宽为3米左右, 两侧均有宽为3米的浅壕沟。 2005年我们调查了巴彦达赖县和和尔门县境内的三处土城墙的城址。 郝日木温都尔城址 (北纬42°09.066′, 东经103°0.714′, 巴彦达赖县) , 位于长城以南2.5公里处, 北偏西15°, 每侧城墙长约95米, 厚度约6米, 高度约1.5米。城墙每个角上都有高约2.5米的角台, 东南墙的中间有宽约7米的门洞, 城墙外面围绕着一条大约1米深, 5米宽的壕, 城墙上垂直插着直径平均为2厘米的红杨木撅, 其根部保存完好, 可见这样做是为了防御敌人的骑兵部队。这些红杨木撅一部分已做过碳14分析, 城堡里还发现了两根直径约为15厘米插入地下深约为0.7米的有尖端的红杨木桩的根部。对这两根木桩进行清洗后, 也做了碳14分析, 木桩与敦煌市3号烽燧照片上看到的一模一样?。我们在城址里挖了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