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调查报告.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 6 元宵节的习俗调查报告 客家上灯习俗研究 引言 民俗是一种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 它是一定的族团和群 体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风 俗之端, 始于致微, 博之无物, 察之而无形, 听之而无声。然一二人 倡之, 千百人和之。人与人相接, 人与人相续, 又踵而行之。及其互 成……举国之人习以为然。”①民俗就是在这种社会群体场合相互模 仿唱和, 一代承一代接续的过程中形成的。虽说民俗是一定自然地理 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一定心理状态的产物, 然而因各自的自然地理、 社会历史条件、思想形态, 又会形成不同的民俗。即使在同一文化区 内,如客家文化区内,也会形成不同的民俗。 客家文化博大精深, 璀璨夺目。客家山歌早就被誉为客家文化的 精髓;客家围龙屋也被赞为客家独有的伟大建筑。然而客家文化除此 之外, 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客家民俗客家“上灯”习俗。客家上灯习 俗流传的族群、区域很广, 它以“添丁”为中心, 以“灯”的形式而 展开的祭祖、慰祖活动。 一、客家“上灯” 习俗 1.客家“上灯” 2 / 6 简介 “上灯”( “上”读爽、赏, 是“挂起”之意),因客家方言“上” 同“丧”,所以客家人为避讳,“上灯”又称“升灯”,是客家民间风 俗。每年, 凡本姓本族有“添丁”(即生有男孩)者, 必须在祖祠上厅 挂上一盏新灯笼(谐“新丁”)。“上灯”的日期最早为正月初九,最 迟为正月十九,但多为正月十五前后一两天。“上灯”意为向祖宗汇 报,某家添了新丁。“上灯”时要办“三牲”②、酒果敬祖公及天地 神明, 讲究的还“办上灯酒”请亲友团聚、祝贺。此俗在客家聚集地 区, 素以兴宁为最盛, 其礼节也更繁, 而且已有所演变, 他们在“上 灯”后, 中间还要“暖灯”(是“上灯”过程中的一项活动,不能说 是“暖灯节”)。最后才“敬祖谢天地”,非常隆重热烈, 有“一家添 丁,全屋全村庆贺”之气氛。 在客家宗族社会, 凡是男孩都要举行“上灯”仪式, 一生只有一 次。“上灯”者年龄不分大小, 刚诞下不久的男孩叫“升新丁”,年龄 比较大的, 因多种原因没有举行此种仪式的叫“升老丁”。因此,“上 灯”实是各姓各族为当年新添男孩而举行的庆祝活动。 “上灯”必须在本姓本族老屋祖公厅举行。老屋, 又称“祖祠”, 是上灯活动的场所。老屋即祠堂, 现今的客家各族的老屋都是按照古 代祖宗居住的原始的方位修缮过的。老屋的设计很简单,呈长方形, 基本上是有一扇大门,从大门进是一个 15 平方米左右的厅堂,俗称 “下堂”,从下堂进去是一个天井,天井的两边是过道,通往下一个 厅堂,这个厅堂称作“上堂”。上堂正面的墙壁的中间开设了一个壁 3 / 6 橱, 祖宗的牌位就摆放在这里。壁橱下面还有一个小口, 供奉的是土 地神。一般上堂比下堂高,以显示上堂的重要性。 2.客家“上灯”习俗原由 客家, 顾名思义, 即是旅居他乡的意思。客家人原籍为河南地区 的中原汉族, 是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 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 移民群体。 据记载,客家人自秦朝以来,有六次南迁的过程:第一次南迁是 在秦始皇时代。第二次南迁是在东晋“五胡乱华”时期。当时, 为了 避难, 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第三次南迁是在唐末黄 巢起义时期。第四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第五次南迁是在明末 清初时期。第六次南迁是 19 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 粤北一带的客家人都分别从这六次南迁而来。如河源, 作为东江 流域的纯客家地区, 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溯到秦朝。公元前 214 年, 秦始皇平定南越后, 为进一步开发岭南, 派屠睢、任嚣、赵佗带 50 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 龙川县令, 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 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自赵佗建制以来, 龙川分别 容纳了六次南迁的客家人。 特定的.社会通过自己的文化生产出特定的需要(法兰克福学派), 并且同时设计满足需要的常规途径。“上灯”是为了满足客家族团的 特定需要产生的。 首先, 从客家人六次南迁的时间来看, 都发生在战乱时期。客家 4 / 6 人为避战火或自然灾害而南迁。战火、自然灾害在古代常常会夺走无 数人的性命, 还有可能使整个族群灭绝。客家人远离故土, 客居他乡。 因此客家人的先人们最担心本族人丁不旺, 族姓消失, 不能永久流衍, 宗族血液不能长流。 其次,无情的战火、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个人是无法战胜的, 需要一个团结的集体共同奋战。客家人希望全族人团结在一起, 共同 抵抗自然灾害与战争。客居他乡, 更需要宗族团结, 战胜新环境下遇 到的新的困境。 再次, 由于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 所以它 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

文档评论(0)

157****4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