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喉关痈的诊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西医:喉关痈的诊疗 喉关痈是因风热邪毒壅盛,客于喉关所致,以咽痛剧烈,发热,吞咽困难,喉关红肿隆起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咽喉病。又称骑关痈,以其多发于一侧,又名单喉痈。本病多见于青壮年。 本病相当于西医扁桃体周围脓肿。 喉关痈之名出于第一版教材《中医喉科学讲义》。在古代文献中,喉痈多指喉关痈。宋代赵佶《圣济总录》卷122说:“脾肺壅热,熏发上焦,攻于咽喉,结聚肿痛,不得消散,热气炽盛,致结成痈。” [病因病理] 1.风热犯咽:风热邪毒侵袭咽喉,邪毒结聚,气血壅滞为患。 2.热毒攻咽:素有肺胃蕴热,复因外感引动,内外热毒之邪搏结咽喉,血滞肉腐为患。 3.正虚毒聚:外感风热之邪,结于咽喉,气血壅滞或化腐成脓,因气血亏虚之体,正气不足,驱邪不力,致痈肿难消难溃。 西医认为本病常继发于慢性扁桃体炎之急性发作期。由于扁桃体隐窝,特别是扁桃体上隐窝被堵塞,引流不畅,感染向深层发展,穿透扁桃体包膜,进入扁桃体周围间隙。本病一般发生于一侧。根据发生部位,临床上可分为前上型和后上型两种。以前者多见,脓肿位于扁桃体上极与腭舌弓之间;后者少见,脓肿位于扁桃体与腭咽弓之间。 [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病史:多有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 2.症状:扁桃体炎急性发作3~4天后,一侧咽痛加剧,或初起即为一侧咽痛,吞咽时尤甚。疼痛可放射至同侧耳窍、牙齿。患者呈急性病容,表情痛苦,颈部强直,头部倾向患侧。或有口臭、流涎、张口困难、语言含糊如口中含物、饮水易从鼻腔反流等。全身可见发热或高热。 3.检查:早期可见一侧腭舌弓显著充血,若局部明显突起,甚至张口有困难,表示脓肿已经形成。如属前上型者,可见病侧软腭及悬壅垂红肿并向对侧偏斜,腭舌弓上方隆起,喉核被遮盖且被推向内下方。后上型者,腭咽弓肿起,喉核被推向前下方。必要时在隆起处穿刺抽脓可以确诊。 4.同侧下颌角臖核肿痛。 5.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 [鉴别诊断] 1.侧喉痈:咽旁胶颈剧痛,吞咽障碍,患侧颌下区及下颌角后方硬肿触痛,病侧喉核和咽侧壁被推向中线,但喉核本身无病变体征。 2.牙交痈:智齿阻生,张口受限,智齿牙冠上覆盖肿胀组织并有溢脓,红肿可延展至腭舌弓,但一般不累及喉核及悬壅垂。 [辨证论治] 1.风热犯咽证 主证:病初起,咽喉疼痛,一侧为重,吞咽时加剧。检查见腭舌弓上段及附近软腭红肿隆起,散漫无头,触之坚硬感,喉核亦红肿。全身并见发热、恶风,周身不适,头痛,口微干渴。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五味消毒饮[43]加防风、白芷、皂角刺、乳香、没药。 备选方:银翘甘桔汤[278]加减。 2.热毒攻咽证 主证:一侧咽喉剧痛,痛连耳窍,吞咽困难,汤水难下,勉强饮水,易从鼻返流;咽中痰涎壅盛,讲话如口中含物,张口困难,甚至牙关紧闭;颌下淋巴结肿痛。检查见一侧喉关红肿高突,或红晕紧束,喉核被推向内下方,悬壅垂被推向对侧。全身并见高热,头痛,口渴,口臭,鼻息气热,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或滑数。 治法:消热扫毒,利膈消肿。 方药:大黄扫毒汤[27]加金银花、黄连、黄芩。 加减:痰涎多加天竺黄、胆南星、僵蚕之类以清热祛痰。 备选方:三黄凉膈散[22];若表里俱实者,清咽利膈汤[302];痈肿已经成脓未溃者,化脓汤[48];若因寒凉攻伐太过,痈肿应溃未溃者,千金内托散[30]。 3.正虚毒聚咽喉证 主证:年老、体弱之人,一侧咽痛,吞咽困难,咽中痰涎多,病程5~7日以上,局部肿胀隆起高突,但色偏淡或暗红,无光亮之感,或按之软,穿刺有脓。伴轻度发热,口干,欲饮而不多,疲倦乏力,小便黄,舌红苔黄,脉虚弱。 治法:补益气血,托里排脓。 方药:黄芪解毒汤[265]加减。 加减:大便秘结加大黄泻火通便。 备选方:托里消毒散[118]、透脓散[240]。 [西药治疗] 大剂量抗生素,或用磺胺药,或用银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 [外治] 1、含漱:用漱口方[346]含漱,每日数次。 2、吹药:冰硼散[132]、桂林西瓜霜[226],吹喉关红肿处,6~7次。 3、颔下臖核肿痛者,用紫金锭[318]醋磨外敷,或用扫毒消肿散[120],醋调外敷。 4、放脓: ①穿刺抽脓,用以明确脓肿是否形成及脓腔部位。穿刺部位用1%地卡因涂抹,或用1%普鲁卡因粘膜浸润麻醉。用16~18号粗针于脓肿最隆起处刺入。注意穿刺方位,不可刺入太深,以免误伤咽旁隙内大血管。针进入脓腔,即有脓液抽出。抽尽脓液后,不拨针头,再注入80万u青霉素溶液(先皮试)或庆大霉素4万u)于脓腔。 ②切开排脓:对前上型者,在抽脓后的穿刺处,作长约1cm的弧形切口,再插入止血钳,沿扁桃体包膜外方进入脓腔,充分排脓。对后上型者,则在腭咽弓处排脓。术后第2天复查伤口,必要时用血管钳再次撑开排脓。 [其他治疗]

文档评论(0)

hyh25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外科护理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06日上传了中级外科护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