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科导引疗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医耳鼻咽喉科导引疗法 导引,又称“道引”,义取“道气令和,引体令柔”的意思。它是古代流传的一种健身方法。唐·王冰谓:“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可知导引以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自我按摩相结合为特点。导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养筋壮骨,除劳去烦,导邪外出之功,对防治疾病,强身益寿有很大作用。现将耳鼻咽喉科导引方法简介如下: ㈠耳的导引法 1.按摩耳郭:用于防治耳鸣、耳聋。如《养生方》载:“以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所谓修其城郭以补肾气,以防聋聩也。” 此法是用双手掌心,对称地按于两耳屏部,慢慢地向下、向后至耳根,再向上至乳突、至颞部,再向前、向下回到两侧耳屏。如此轻轻按摩,不计次数,一般按摩到两耳郭潮红发热为度。 2.咽鼓管自行吹张法:用于治疗耳胀、耳闭,可以通畅咽鼓管及活动鼓膜。方法是嘱患者捏鼻闭口鼓气入鼻咽,迫使空气窜入咽鼓管,患者在听见“轰”的一声之后觉得耳内发胀即可。有上呼吸道急性感染者忌用本法。鼻腔有涕液应先清除后再吹张。 3.鼓膜按摩法:用于治疗耳胀耳闭、鼓膜内陷、耳鸣耳聋。方法是用中指或食指尖插入外耳道口,轻轻摇动数次后,使外耳道的空气排出,即突然拔出,可重复3~5次;或用两手中指,分别反复按压两耳耳屏,耳屏掩住外耳道口,一压一放,重复数十次;或用两手大鱼际稍用力部按压于外耳道口后,突然移开,反复多次。 4.鸣天鼓:用于防治耳鸣耳聋。《内功图说·十二段锦总诀》的方法为:将两手心紧贴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横按在枕部,两中指尖相触,再将两食指翘起叠在中指上面,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枕部,此时耳内可闻宏亮清晰之声如击破。先左手二十四次,再右手二十四次,最后两手同时叩击四十八次。《遵生八笺》的击探天鼓,与鸣天鼓相似,方法是将两手的掌心紧贴于两耳外道口,使外耳道暂时处于密封状态中,然后将放在枕部的两手手指叩击枕部。上述方法每天可多次施行,应长期坚持。 5.耳眩晕导引法:实证取涌泉、大椎、囟会等穴,掐与擦各一百次;虚证取百会穴,掐与擦各一百次。 ㈡鼻的导引法 1.外鼻自我按摩:用于经常鼻塞,流涕,或多喷嚏等症。先将双手鱼际互相摩擦至发热后,即按鼻两侧,沿鼻根至迎香,上下往返摩擦至局部有热感为止。此后再由攒竹向太阳穴推,至局部有热感。每天2~3次。亦可用《养性书》灌溉中岳法,即以两手中指于鼻梁两边上下摩擦20~30次,至局部发热。通过鼻部自我按摩,可使鼻面部经络疏通,气血流畅,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2.鼻衄导引法:如《陈希夷二十四次导引坐功图势》:“每日丑寅时,正坐,两手按膝、转头,推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此法主要是防治鼻衄。方法是盘膝趺坐(即双足交迭而坐),身体笔直而不倾斜,左右两掌心覆盖于左右膝盖上,将头向左转,头面的正中线恰在肩上,约两次呼吸的时间。头位慢慢复位。然后再转向右侧,动作如上,头向左右各转十五次。最后叩齿,鼓漱。 ㈢咽喉的导引法 1.养津保喉导引法:“咽需液养,喉赖津濡”,通过调息漱津,使咽喉常得津液滋润,对咽喉预防保健有重要作用。如《《苏沈良方》:“每夜盘足坐,叩齿三十六通,握固,闭息,内视五脏待肠满气极,则徐徐出气,候出入息匀调,即以舌搅唇齿内外,漱练津液。未得咽下,复作前法,闭息内观调息漱津,皆依前法。如此者三,津液满口,即低头咽下。”此方法是于凌晨趺坐,上下牙齿相碰作响三十六次,两手紧握拳头,并要做到排除杂念,凝神聚意,好象见到自己的五脏六腑一样,运真气于丹田,调匀呼吸,然后以舌尖顶住上腭,又搅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三十六次。如上反复三次。《红炉点雪》有“平日睡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息虚,舌舐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分作三次,以意送下。此水潮之功也。”亦属养津保喉导引。类似导引法在很多医籍中均有提及,其作用相似。 2.喉痹自我导引法:《诸病源候论》有“一手长舒令掌仰,一手捉颏,挽之向外,一时极势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动,两向侧极势,急挽之二七。去喉痹。”即一手长伸,手掌向上,另手捉下巴向外牵拉,连续尽力牵拉十四次,左右均如此。然后手仍不动,向左右两侧尽量转动,再行快速牵拉下巴十四次。对喉痹有辅助治疗作用。 3.梅核气导引法:《红炉点雪》卷四中“鼓呵消积滞法”介绍了梅核气的导引法:“升身闭息,往来鼓腹,缓缓呵出,怡然运七次。”即端坐屏气,作腹部鼓缩运动,然后缓缓呼气,反复作七次,导引时须心情舒畅恬静。

文档评论(0)

hyh25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外科护理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06日上传了中级外科护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