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鳃金龟形态描述及分类检索表的编制.docxVIP

5种鳃金龟形态描述及分类检索表的编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种鳃金龟形态描述及分类检索表的编制 本文描述了日本胸突金龟、宽叶金属腐病、头皮屑金属丝、散刺金属丝、云蓝色金属壳等五种甲虫的形态特征。其中前4种是采集幼虫,并经饲养而获得成虫;最后1种是饲养成虫产卵后而获得的幼虫。所涉及的5种鳃金龟幼虫均属首次报道。在种的区分上,本文采用沈阳农业大学(当时为辽宁农学院)1974年第2期学报刊登的《金龟子幼虫种类研究》及参照1984年出版的《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八册)所用的头部、臀节和内唇等部位的综合特征,进行种的鉴定。上述各种成、幼虫标本均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1. 内唇端感区刺毛列 形态特征:幼虫大型,体长56 mm~60 mm,头宽10 mm左右,头长5.7 mm~6.1 mm。头部前顶毛每侧4~6根,呈1纵列。额中毛每侧3~4根。额前缘毛10~12根。内唇端感区具感区刺约16~17根,圆形感觉器16~18个,较大的6个。内唇感前片与内唇前片均消失。基感区突斑2个,中突斑两侧具毛。左上唇根侧突弯曲。中横棒明显呈弓背状。在肛腹片后部覆毛区中间的刺毛列,每列各由11~13根短锥状刺毛组成。大多数2刺毛列近平行,前后端靠近,有的有副列。刺毛列前端远不达钩毛群前缘。肛门孔波状横裂,横裂中央向前弯曲成钝角。 生活习性:3年完成1个世代,以幼虫越冬。幼虫严重危害苗木及作物根部,成虫严重危害胡杨等杨柳科树木。 分布: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陕西。 研究标本:采自甘肃酒泉。 2. 中央毛刺毛列图2 形态特征:幼虫较大,体长60 mm左右,头宽7 mm左右,头长3.2 mm~3.5 mm。头部前顶毛各3~4根,排成1纵列。额中毛各8~15根,额前缘毛为13~21根,成1横列。额前侧毛各2~4根。唇基具中央毛2根,两侧毛各2根。上唇基部具散生毛18~22根,分2组。内唇端感区具感区刺15~20根,前排8根较大。圆形感觉器14~20个,较大的多为6个,另有乳状感觉器10个左右。内唇感前片和内唇前片均消失。基感区突斑2个,中突斑两侧具毛。中横棒明显呈倒“V”形,左端膨大。基感区左侧圆形感觉器5~13个。在肛腹片后部覆毛区中间的刺毛列,由短锥状刺毛组成,各为20~28根,两列平行,只两端有些乱,其前端超过了钩毛群前缘。肛门孔三射裂明显,纵裂长约为1侧横裂的1/4。 生活习性:2至3年完成1个世代。以幼虫越冬。幼虫严重为害各种作物和苗木的地下部分。 分布:甘肃、辽宁。 研究标本:采自甘肃文县。 3. 前壁后土壤条件及生活习性 形态特征:幼虫中型,体长42 mm左右,头宽4.8 mm~5.1 mm,头长3.1 mm左右。头部前顶毛各3根,排1纵列。额中毛各1根,额前缘毛4根,匀分2组。内唇端感区具感区刺10~11根,圆形感器15~16个,其中4~6个较大。内唇感前片和内唇前片合并。前侧褶区折面明显,每侧约12~13条。基感区突斑2个,中突斑两侧具毛。肛腹片后部覆毛区,由钩毛群组成,无刺毛列。钩毛群中间裸区明显。肛门孔三射裂。纵裂长约等于一侧横裂的1/4。 生活习性:在辽宁2年完成1代,以幼虫越冬。成虫出现期在7~8月。幼虫取食各种植物的地下部分,成虫取食核桃、樱桃、桃、梨、李及核桃楸等阔叶树的叶子。在北京,成虫于6~7月间出现。 分布:辽宁、北京、河北、山西、甘肃、四川、青海、贵州;朝鲜、俄罗斯(远东) 研究标本:采自辽宁东部山区,甘肃文县。 4. 感染性和生活习性 形态特征:幼虫较大,体长52 mm~55 mm,头宽6.5 mm~6.8 mm,头长4.0 mm~4.1 mm。头部前顶毛各2~3根,成1纵列,额中毛各2~3根;额前缘毛2~6根成1横列,内唇端感区具感区刺12~14根,分成2~3排,横弧形排列,圆形感觉器8~14个,其中6个较大。内唇感前片中间明显断开,内唇前片消失。基感区左侧圆形感觉器10~17个,基感区突斑2个,中突斑两侧具毛。在肛腹片后部覆毛区中间的刺毛列由短锥状刺毛组成,每侧11~15根,两刺毛列基本平行,只两端略向里靠拢,个别有副列。刺毛列前端没达到覆毛区钩毛群的前部边缘处。肛门孔三射裂,纵裂明显短于一侧横裂的1/2。 生活习性:2年完成1代。幼虫为害各种作物和苗木的地下部分。 分布:甘肃。 研究标本:采自甘肃文县。 5. 感染主体及生活习性 形态特征:幼虫中大型,体长为46 mm~50 mm,头宽5.7 mm~6.0 mm,头长3.2 mm~3.5 mm。头部前顶毛多数各4根,成1纵列。也有部分个体前顶毛各3根。还有的个体前顶毛左4右3不对称。后顶毛各1根。额中毛各3根呈三星座形。额前缘毛2根。上唇基部具8~10根毛,排列不整齐。内唇端感区具感区刺15~18根,分3排,前排8根粗大;圆形感觉器12~17个,其中6个较大。感前片左半侧消失,只剩右半侧,下连内唇前片呈镰刀状(托

文档评论(0)

186****7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