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5 —
附件2
2023年东莞市“家长学校课程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3000-5000字)
学校名称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王鑫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主题
用生命影响生命
选题依据/对应课程指南的目标和内容
一、选题依据:
(一)现实依据: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屡屡爆出,表明学生对生命认识不够全面,心理力量薄弱,对抗挫折能力不够,处理负面情绪的方式不恰当,由此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引导孩子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且当前全市学前、学龄段融合教育推进火热,其间不乏家长对融合教育存在了解片面的情况,因此亟需在家长学校课程中设计认识生命多元化、融爱友好的强大内心、珍爱生命的融合宣导相关内容。
(二)理论依据:6-12岁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个性逐渐明显。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多元的、尊重差异的环境中,从小就看到有很多孩子和自己不同,就能认识到生命之间是不同的,知道自己也可以和别人不同。它不仅可以接受别人,更能接受自己,你们他的自我发展就会更好,拥有强大的心理力量,抗挫折力强,不会轻易放弃生命。
二、对应指南目标和内容:
(一)目标:小学段目标6.指导家长开展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引导儿童学会感恩、诚实为人、诚信做事。
(二)内容:重视随机教育,抓住日常生活事件,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让儿童学会做人。创设体验和锻炼机会,为儿童树立人格榜样,给儿童正能量,让儿童拥有健全人格。
教学目标
让家长认识到融合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起到积极的作用。
2、帮助家长教会孩子认识生命的多元化,强大内心、珍惜生命。
3、帮助家长教会孩子以正确方式与有特殊需要的融合学生友好相处。
解决的家庭教育问题是什么
包融并珍爱多样生命、逆商培养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说理法、角色扮演法、活动体验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主题、思考导入
(一)日常活动视频导入,引发家长们思考
1.戴眼镜的人们
很多的上班族戴着眼镜上班,很多的学生戴着眼镜上学的生活场景。提问引发思考:世界上第一个近视的人戴上眼镜的时候,当时的社会群体是怎么去看待他的?
2.额尔德特·文绣
中国第一个提出离婚的女性。在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又是如何看待他的?
3.历史上第一个用树叶遮蔽身体的人
众所周知,人是由动物演化而来的,他们最开始是没有遮蔽身体的,那第一个懂得穿衣服穿鞋子的人,如电影《疯狂原始人》,最初在其他人看来是如何的呢?
4.世界上的第一对同性恋VS第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
1964年,埃及的塞卡拉目的发现一幅基味浓厚的壁画,电影《春光乍泄》中的两位主角经历,乃至前些年话题讨论热烈的这种同性恋爱观。人们又是如何看待的?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机器人是1966至1972 年由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SRI)研制的移动式机器人Shakey。大家又在如何看待?
(二)延申思考:
从上述的例子,你们发现了什么?
需要or特殊需要
当特殊需要的趋势逐渐存在为主流需要的时候,所谓的特殊将变成普遍,普遍一旦存在,这个特殊需要也就不再特殊,从而变得自然而然了。
特殊,假设如果没有这各种各样的特殊,时代和社会也终将失去生机与活力。正因为有了这一个个的“特殊需要”,社会才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在逐步的走向更高层次。
二、活动体验、深化认知
(一)沉浸式多感官体验
1、视觉体验:观察2幅图片
(1)观察两组图片
作品1 作品2
分享感受
出示2幅作品的作者:梵高、自闭症孩子,再次引发家长们思考
(4)设定主题,现场作画
不主动提供纸笔颜料,但可以根据家长们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材料。
设计意图:让家长们认识到在视觉感官方面每个个体的独特性以及需求的差异性。
2、听觉体验:感受2种语言的音频
(1)感受2种语言的音频:夏威夷语音、中文音频
(2)分享感受
(3)自定义语种表达指定的一段话“人的特殊需要差异性和普通需要的一致性,体现了人的需要的辩证统一”。
设计意图:让家长们认识到在听觉感官方面每个个体的独特性以及需求的差异性。
3、触觉体验:
(1)盲感2种事物局部特征的触觉体验:小兔子、乌龟
(2)分享感受、描述触摸时的心理活动及触摸偏好。
设计意图:让家长们认识到在触觉感官方面每个个体的独特性以及需求的差异性。
4、前庭本体觉体验:
(1)原地快速转圈5~10次(视个人情况),挑选目标玩偶
(2)分享感受
设计意图:让家长们认识到在本体感官方面每个个体的独特性以及需求的差异性。
动感型竞赛游戏
1、差异对对碰
男性家长和女性家长分别组队
完成挑拔河比赛,2组分享经验总结。
设计意图:让家长们认识到差异存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