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 1页,共6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永州市第一中学 沈才超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直到隋唐时期的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科技的新成就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突出这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对这一时期辉煌灿烂的文化的学习,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进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课有四个子目: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中外文化交流。四个子目为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以及中外关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为并列关系。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及中考备考复习,刚进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大部分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本科设计着重在于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解读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了解三国至隋唐文化,分析三国至隋唐文化繁荣的社会历史客观基础。
【时空观念】通过时空坐标,了解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成就;通过地图展示知道佛教的传入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史料实证】通过对材料进行分层、概括,初步掌握阅读史料阅读的方法。
【历史解释】通过材料的阅读,对材料解读,掌握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国思想演变历程。
【家国情怀】学习三国至隋唐的思想、文艺等方面的成就,认识到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中华文化的自我更新与对异质文化进行吸收与包容,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文化自信。
【德育目标】学习三国至隋唐的思想、文艺等方面的成就,认识到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中华文化的自我更新与对异质文化进行吸收与包容,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文化自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思想领域的新成就
教学难点:儒学的新发展、佛教的发展
教学方法
史料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等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法、表格归纳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引用敦煌飞天的艺术文化,引入第8课《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的学习。
【新课讲授】
一、儒学与佛道的发展
根据教材第42页,填写表格,进一步认识儒家、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历程。
教师运用知识梳理,让学生认识这一时期的思想活跃与多元特征,并结合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佛教、道教为什么会盛行?儒学为什么会受到挑战?。
材料一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
——柏杨 《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
材料三 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参考答案:
(1)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2)佛教和道教注重解决人生现实问题,关注人的精神需求。(3)儒学自身存在没有关注人生终极目标的缺陷。(4)统治者借助佛教、道教巩固自身统治。
通过自主思考与相互讨论,让学生理解在佛教、道教的冲击下,儒家吸收并调和两家的精神,并获得新的发展。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和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知识拓展】魏晋玄学
1、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
2、内容: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主张政治上“无为”、生活上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清谈”
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
二、文艺与科技的发展
根据教材第43-45页,填写表格,进一步认识文学、艺术与科技的发展历程与重要史实。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一时期的部分文学艺术作品,与学生一起鉴赏,认识这一时期的社会变迁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并探讨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经济繁荣;民族交融;对外开放;国家安定(隋唐)
展示部分学生对这一时期科技成就自主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认识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走在世界前列与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以及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密不可分。
三、文化的吸收与传播
根据教材文化吸收与传播的重要史实。
1.佛教文化交流
(1)概况
①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一些中国名僧也西行取经,如东晋的法显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②唐朝贞观年间玄奘在天竺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成为佛学大师。
③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日本高僧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选必2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pptx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选必2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pptx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选必2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pptx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选必2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pptx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选必2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pptx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选必2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pptx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选必2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pptx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选必2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pptx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选必1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pptx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选必1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 高中历史教学: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永州一中蔡梦姣.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七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永州一中 蔡梦姣) (2).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6课 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 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
最近下载
-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输血制度(2025版).pptx VIP
- 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整理分类复习强化练习题〔有答案〕.doc VIP
- 公路养护及占道施工作业安全检查表、人员、车辆、机具设备管理用表、进、出场登记表、安全设施图表.pdf VIP
- 医院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流程.docx VIP
- 植物学课程课件:植物系统学与分子进化.ppt VIP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 配套练习(含解析).pdf VIP
- 82页精益制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工厂三年规划建设方案PPT.pptx VIP
- 成人癫痫持续状态护理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JSCC B系列变频器产品手册.pdf VIP
- 认识医生和护士幼儿园助教幼儿园医学科普.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