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八: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严复《辟韩》,载《时务报》第二十三册 材料七: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天下之治,以民为先,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王韬《重民·上》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在民与国的关系上,与王韬相比,严复的认识新在何处? 社会契约论:国家属于人民。 追时务 材料十:问议院之立,其意何在?曰: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问泰西各国何以强?曰:议院哉!议院哉! ——梁启超《古议院考》, 载《时务报》第十册 材料九: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王韬《重民·下》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在民与君的关系上,与王韬相比,梁启超的“法”变在何处? 兴民权、设议院,以近代的分权制度规范君民的权属。 追时务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 材料十一:翻阅两年总计69册《时务报》,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时务报》各册论说处处可见康有为思想的灵魂,却找不到一篇他的论说。 ——黄士芳《康有为与时务报》,载《史学月刊》,1995年第4期 根据教材,“康有为思想的灵魂”是指什么? 既然《时务报》找不到一篇康有为的论说,那如何让《时务报》各册论说处处可见他思想的灵魂? 追时务 类别 康门弟子 汪康年 其他 总计 作者 梁启超 麦孟华 徐勤 欧榘甲 14 15 篇数 60 13 4 2 合计 79 14 15 108 《时务报》重要论说一览表 总计《时务报》两年中,先后任编辑的计有七人。其中康门弟子有四人,他们是梁启超、麦孟华、徐勤、欧榘甲。 ——黄士芳《康有为与时务报》 追时务 追时务 《时务报》的主要政论文共114篇,其中梁启超59篇,汪康年15篇,麦盂华12篇,章秉麟2篇,徐勤4篇,其他作者22篇。114篇文章中大约有86篇明确以“变法”为议题。麦孟华在《时务报》上的12篇文章,其中有10篇是围绕“民权”而论。 ——谢丹《时务报的民权宣传研究》,载《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 今文经指汉初由儒生口传,并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籍; 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篆书写成的经籍。 今文经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 古文经崇奉周公,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偏重训诂,与现实政治联系较弱。 追时务 追时务 根据材料及教材,以《时务报》的影响为例,分析维新变法思想产生的影响。 材料十二:欧阳垣主张梁启超为首,“广集同志”,再来一次“公车上书”,果然,1898年确有“第二次公车上书” 之举。身处旅顺的丁其忱看到《时务报》里的议论文字《中国自强策》尤为感佩,进而让他也萌发了要求“变法制”,“以除锢习,振人心” 的念头。《时务报》共收到个人捐款96人,有素不相识的读者的捐款,如“常熟布衣”言敦源以为“贵馆创建报会,呼四万万黄种于梦呓之中”,便愿捐款“银元三枚”。包天笑晚年回忆,同侪都向他借阅《时务报》,“争以先睹为快”,而且“一班青年学子对于《时务报》上一言一词都奉为圭臬”。张之洞在《时务报》发表《戒缠足会章程叙》,倡言组成“戒缠足会” 以“救二万万之妇女”。 ——摘编自:潘光哲《时务报和它的读者》,载《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 追时务 政治: 推动戊戌变法运动,开启中国的政治近代化; 思想: 提倡新学,宣传变法图存,激发了民众的爱国与亡国之感,起到思想启蒙、促进人民觉醒的作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变革婚姻等,有利于社会生活的文明化。 习俗: 追时务 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列强瓜分中国,倡言维新变法的“时务”风行中国,反映其时国人怎样的心态? 紧张急迫 实用应对 追时务 一位读者高而谦在“德据胶州” 的背景下,其“啸桐伯兄”希望他写出“《西国议论草述》” 登在《时务报》上,因为这可以“使中国四万万臣民知存亡、呼吸之迫”。 ——潘光哲《时务报和它的读者》 结语 中国的近代化之路何其艰难与曲折,但毕竟经济上的工业化已迈出重要一步,政治上的民主化也初现端倪,那么,思想上的科学化又会在何时出现呢? 本课小结 知夷务 办洋务 追时务 自信 从容 实用 应对 紧张 急迫 视角 近代化 工业 近代化 政治 近代化 历程 心态 中心 看 用 变 行动 (2018.11·浙江高考·10)请看右图书影。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 A.开始探索新知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