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去除氯霉素的研究.docx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去除氯霉素的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去除氯霉素的研究 1 催化剂的选择及用量 氯霉素是一种广泛的抗生素。由于其价格低、优良的抗菌性和稳定性,它经常被用于治疗各种动物感染疾病。但是,氯霉素有严重毒副作用,水中氯霉素残留不仅对动物和人体有直接危害,而且会诱发致病菌的耐药性,易引起人体血中毒,导致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欧盟规定氯霉素残留检出限为0.1μg?kg-1,美国规定的检出限为0.3μg?kg-1。我国农业部于2002年发布的第193号公告中对可食性动物组织中氯霉素的含量都作了明确规定。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效吸附剂对氯霉素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小氯霉素的危害。活性炭因具有丰富孔隙结构和较高比表面积而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环境保护、食品加工和催化剂载体等诸多领域[4~7]。由于其生物相容性极佳,无毒副作用,近年来受到医药行业的极大关注。目前活性炭作为一种高效吸附剂在药物吸附领域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8~10]。但有关用活性炭去除水体残留的氯霉素的研究未见报道。 本研究选用2种自制活性炭以及3种市售活性炭为吸附剂,氯霉素溶液作为吸附体系,先测定35℃下5种吸附剂对氯霉素的吸附等温线,选取吸附性能最好的一种分别测试其在25,30,35℃的吸附动力学。确定氯霉素溶液被活性炭吸附前后的浓度变化,检测氯霉素残留量,研究活性炭对氯霉素高效吸附的可行性,将自制活性炭与3种市售竹炭的吸附性能作比较。为活性炭在药物残留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 实验部分 2.1 样品和测试方法 氯霉素标准品(99%,上海才恩弗科技有限公司)。吸附剂分别是3种市售竹炭和2种自制活性炭,编号为1,2,3,4,5。1,2,3号产品为商用竹炭,1号竹炭产自浙江衢州民心炭业有限公司,2号和3号竹炭产自河南竹炭厂;样品粒径40~80目。4号和5号样品为实验室自制,粒径80~100目。竹屑由福建武夷山活性炭厂提供,煤由河北唐山索利得活性炭有限公司提供。元素成份采用Vario EL(德国Elementar)元素分析仪测定,结果表明竹屑600℃热解时C元素含量为83.56%,O元素含量10.46%,H元素含量3.16%;煤中C元素含量80.13%,O元素含量14.44%,H元素含量4.32%,N元素含量0.96%,S元素含量0.15%。 ASAP 2010型物理吸附仪(美国Micrometrics),TU-181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2.2 孔径分布 4号样品用竹屑为原料,KOH活化法在活化温度800℃、浸渍比1.0和活化时间2 h的工艺参数下制得;5号样品采用煤为原料,KOH活化法在活化温度900℃、浸渍比4.0和活化时间1.5 h的工艺条件下制得。 利用静态吸附法测定了5种吸附剂在77K下对N2的吸附等温线,如图1;所测得的孔结构参数如表1;比表面积最大的5号煤质活性炭的孔径分布如图2。BET比表面积(Sp,m2?g-1)由BET方程计算得到,氮分子的横截面积取0.162 nm2;总孔容(Vpore,cm3?g-1)和孔径分布采用BJH模型测定,微孔孔容(Vmicro,cm3?g-1)和外比表面积(Sext,m2?g-1)采用t-plot方法计算。碘吸附值(qiodine,mg?g-1)是指每克吸附质所吸附的碘的毫克数,本实验根据ASTM D4607-94测定,结果列于表1。 平衡实验:称取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50 m L C0=50μg?m L-1的氯霉素溶液,在恒温振荡器中35℃充分振荡1 h再静置24 h至吸附平衡。吸附容量(qe)计算式: 动态吸附实验:将吸附剂在搅拌下加入C0=50μg?m L的氯霉素溶液中,间隔时间取样,测定25,30,35℃下氯霉素残余浓度(Cb)随时间(t)变化的的变化规律: 式中qe为平衡时单位质量的活性炭所吸附的溶质的质量(mg?g-1);qt为t时刻单位质量的活性炭所吸附的溶质的质量(mg?g-1);C0,Ce,Ct分别是吸附前、后和t时刻氯霉素的浓度(μg?m L-1);w是吸附剂的用量(g)。 2.2.1 氯霉素溶液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氯霉素置100 m L量瓶中,先用少许95%乙醇溶解,再用水稀释成含氯霉素约为10μg?m L-1的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采用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00~4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得到氯霉素在278.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故选择278.0 nm作为氯霉素的测定波长。 2.2.2 最大吸收度测定 分别精密量取稀释液0.5,1.0,1.5,2.0,2.5,3.0,4.0……m L置100 m L量瓶中定容。以水为空白,分别在278.0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为A=0.0288C+0.01108,r=0.99958(n=10)。 3 结果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