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新品种江白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docx

金针菇新品种江白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针菇新品种江白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金蘑菇是浙江省江山市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年产量约为3亿袋。它也是中国四大白色纽扣栽培面积最大的地区。产品出口到中国大城市和日本,是中国著名的白蘑菇之乡。为提升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产增效, 江山市农科所技术人员非常注重金针菇品种的选育, 在江山白菇 (F21) 突变菌株中选育了优良品种江白2 号, 2013 年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了对该品种的审定[ 浙 (非) 审菌2013002]。现将该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不同菌株在土壤生物特性和基因型菌株的筛选和比较 2004 年12 月, 在浙江省江山市长台镇六村种植的“江山白菇 (F21) ”中发现了一袋不同于原品种的变异株, 其菇杆挺直、出菇特别早且整齐、菇盖厚实且大小均匀、白度好及产量高。经过组织分离从中筛选了10 个菌株 (单株) , 分别编为001~010, 单独冰箱贮藏。2005 年开始连续三年对保存的1个菌株进行实验室栽培发菌和常规自然栽培出菇试验, 通过对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出菇整齐度、生长速度等比较, 在保证纯度和基因的纯化的基础上, 筛选出008、009 号2 个菌株保存。2007 年对2 个菌株 (株系) 与原来保存的菌株江山白菇 (F21) 通过菌丝拮抗试验和ISSR分子标记基因组遗传差异分析以及营养成分检测比较, 结果表明新菌株与“江山白菇 (F21) ”在生物学上存在明显差异。课题组最终选定00号菌株作为种源 (原) , 2008 年小规模扩种, 2010-2011 年多点品比试验, 该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 产量较高, 子实体生长期短, 商品性佳, 抗病性较强, 性状稳定。 2 江白2号的生物特性 2.1 不同菌株对菇生长及将其生长具有影响 菌丝呈白色, 粗壮, 浓密, 粉孢子少, 锁状联合明显, 生长快而整齐。菌丝在3~33℃下均能生长, 24~25℃条件下生长最适宜, 28℃以上菌丝萌发受抑制。菌丝在含水量62%~65%的培养料内生长最好;4~24℃能分化原基, 10~12℃子实体生长最好。出菇时的空气相对湿度以85%~90%为最佳。子实体对光的强度不敏感, 强散射光下仍保持白色。采收潮数多, 产量高, 可以连续采摘4潮, 生物效率达130%以上。江白2号抗杂菌能力强, 菌丝粗壮, 在p H7~8的条件下, 菌丝和子实体生长良好。2 1 2.2 不易开伞菇柄鉴定 江白2号 (见图1) 子实体纯白、丛生、菇盖帽形、肉厚不易开伞, 菇盖0.5~1.5 cm, 菇柄15~20 cm, 柄粗0.2~0.3 cm。成熟时菇柄柔软、中空、不开裂不倒伏, 下部生有稀疏的绒毛。口感脆嫩、粘滑。 2.3 对江白2号产量的影响 据2010-2011年在江山、常山、开化等多点品比试验, 结果表明, 自然出菇条件下, 江白2号平均每袋产量 (4潮) 为601.3 g, 比对照江山白菇 (F21) 平均每袋538.8 g的产量增产62.5 g/袋, 增幅为11.6%, 增产显著。生物学转化率达到145.8%, 比对照高15.2%。 3 栽培技术的要点 3.1 选择不同季节 自然条件下9月下旬至10月下旬, 气温前高后低, 从25℃逐步降至18℃, 是培养菌袋的适温期。 3.2 粗玉米饼、棉籽饼、大豆粉、白砂糖的用量 棉子壳55%~70%, 麸皮10%~20%, 米糠10%~15%, 粗玉米粉7%~10%, 棉籽饼2%~3%, 木屑5%~10%, 大豆粉1%~2%, 石膏1%, 过磷酸钙1%, 白糖1%, 石灰1%, 每百千克干料加水120~125kg。 3.3 子壳的吸水方式 在装袋的前一天对棉子壳进行预湿, 使棉子壳吸水充分、均匀。预湿后棉子壳与辅料充分搅拌, 含水量达到65%, 每袋装料高12~14 cm, 料面压紧压实压平。 3.4 消毒和接种 装好的菌袋要尽快进灶灭菌, 灭菌时的火力要求“攻两头、保中间”, 要求保持。把出锅冷却后的料袋和所需的菌种放进接种箱内无菌操作接种。 3.5 开袋和排袋覆膜 培养20 d以后, 菌丝生长至料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时开袋。开袋后用汤匙轻轻地刮去接种块, 再进行排袋覆膜。排袋时一般以宽12~14袋、长10 m左右为宜。 3.6 适时揭盖炼菇 覆膜后2~3 d不需掀膜, 以后在早晨或黄昏掀一次膜或各掀一次膜, 当菇柄长4~5 cm时要通风炼菇, 时间掌握在每天1~2 h。当菇柄长12 cm后就可采收。 3.7 开伞时,卷2.2cm, 当菌柄长到13~16 cm, 菌盖长至0.8~1.2 cm, 内卷未开伞时及时采收。采后剔除菇根、杂屑, 搔菌, 用营养液灌袋, 营养液随配随用, 倒袋吸湿转潮后进行常规管理。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