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源闲事与20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不见的人
16岁时,陈元在英国学习,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是《现代评论》杂志的创始人之一。陈源的杂文形式异常多样, 文笔矫健、多彩多姿。他的行文走笔十分灵活:或直刺要害、一针见血, 使敌人无处遁形;或巧用比喻、形象生动, 使文章妙趣横生;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使敌方不攻自破;或两两类比、深入浅出, 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或巧用“曲笔”、故隐其辞, 不言讽刺而讽刺之意自现。多种艺术技巧的灵活运用, 使陈源的杂文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一、 “模范县”城市的景观
陈源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 洞察入微, 并善于从复杂多变的事物中, 透过表面现象, 抓住本质问题, 直刺要害、一针见血, 从而给予敌人有力的批判。如《模范县与毛厕》中,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模范县”无锡的画面, 列举了袅袅的烟突、中国洋式的旅馆和饭店、惠山、图书馆、公园、依依杨柳、田田莲叶、池畔茶座、红白荷花等可以称得上“中国绝无仅有的实业区”的景观, 但接下来笔锋一转“远可以望见池对岸老婆子们临流洗马桶, 霍霍之声, 压水而来”“你在无锡街道上行走, 你没有法能够避开毛厕的熏蒸”。一下子就揭穿了“模范县”无锡的本质。这种集中力量打击敌人要害的方法, 在《西滢闲话》中随处可见。像《中山先生大殡给我的感想》《妙论》《东西文化及其冲突》《干脆》等都有这种艺术技巧的运用。
二、 “沙漠里的东南角”
陈源非常重视表达方式的形象化和生动性, 尤其善于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类比喻, 寓深刻的思想内容于活泼流畅、妙趣横生的比喻中。如《线装书与白话文》说:“人们总说白话文好做, 古文难做, 我总觉得白话文比古文难了好几倍。古文已经是垂死的老马了。你骑它实在用不着鞭策, 骑了它也可以慢慢的走一两里, 可是它的精神早就没有了。你如军行数百里, 或是要跋涉数千里, 那么你就不能不另觅坐骑。白话文是沙漠里的野马。它的力量是极大的, 只要你知道怎样的驾御它。可是现在有谁能真的驾御它呢?”1将古文比作“垂死的老马”, 白话文比作“沙漠里的野马”, 十分熨贴, 两者对比,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古文与白话文的特点及前景, 也充分彰显了白话文的内在的巨大的潜力。《西滢闲话》中的比喻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像《小戏院的试验》将“仅仅读了剧本来批评一剧的优劣”比作“仅仅到厨房里去看看菜蔬和作料便议论筵席的可口与否”2;《再论线装书》将“复古的办法”比作“散种子在不毛之地”3……诸多精彩而贴切的比喻, 使文章深入浅出, 生动形象地阐释了抽象难懂的道理。
三、 创作方法的独特
陈源常常把讽刺对象的话巧妙地引用过来, 用敌人自己的话来反击敌人, 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例如在《中国的精神文明》中, 先把张之江关于中国的精神文明的看法摆出来:“我中华……物质虽不及他国, 而文化之优异有足多者。”接着抓住其中的漏洞, 指出:“‘物质’也是‘文化’里的一部分, 不能完全分开的。初民从单用齿牙爪到利用石器, 从石器到铜器, 从铜器到铁器, 不知经过了几千几万年, 看来虽然不过‘物质’的不同, 可是大家都认为是人类文化史里面的大关键。”从而引出了这种创作方法曾遭到一些人的置疑, 笔者认为, 这恰恰是德加的过人之处, 成功之处。这是因为, 画家不是纯自然主义地去“临摹”事物, “复制”真善美, 而是去创造美, 画家需要“源于生活”, 但更要“高于生活”, 既需要写生, 更需要“创造”。当然,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方法, 不可简单地模仿他人, 但德加这种独特的创作方法, 无疑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如何创新作画的方法方面, 对我们也是有启迪的。
斯人已去, 佳作不朽, 其留予我们的启示更是弥足珍贵。中国的精神文明也同样不如人的结论。又针对“有人要教我们开化极早的文化, 古圣先贤的学说”, 作者反诘道:“对于这些, 我自然也有相当的敬仰。可是不止我们有开化极早的文化, 不止我们有古代的圣贤。大前日的埃及巴比伦, 前日的希腊, 昨日的印度, 也许就是今日的中国。不靠自己, 专靠你的祖宗, 是究竟不中用的。”4以事实为依据, 深刻地批驳了“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错误观点。陈源十分善于利用论敌的内在矛盾, 使其论断不攻自破。像《“非利士迪恩”》《“有奶便是娘”与“无奶不是娘”》《黎明即起》《智识阶级》《吃饭与火并》《争点》《东西文化及其冲突》等文章中都有这种技巧的运用。
四、 读者常见地接受了作者的意见
陈源在论述某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尤其是文艺问题时, 常常巧妙地运用一些具体可感的事物形象作类比, 让读者在生动浅显的比较中轻松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如《再论线装书》中说:“世界上还没有包治百病的万应丹。平常所谓良药, 用了得法固然可以起沉疴, 用了不得法也许可以杀死人。世上也没有绳之万古都相宜的真理。”5将真理与包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