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 部分四 . 第七节 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检查 一、良性积液细胞形态学 (一)间皮细胞 1.穿刺和刷取标本 间皮细胞呈成片多角形,直 径约20μm,相互之间有透明区域,细胞表面充满微绒 毛,边界清晰。细胞质呈嗜碱性或嗜酸性。细胞核呈圆 形或卵圆形,常居中,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明显( 1~2个),居中,偶见核皱褶。 . 2.积液 脱落的间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见图 8-47、表8-14-1。 图8-47 间皮细胞(积液标本) . . (二)巨噬细胞 所有积液中都可出现巨噬细胞,最高达85%, 且女性比男性高,与癌症无关。巨噬细胞易被误认 为间皮细胞,特别是具有大空泡的细胞,大部分应 为巨噬细胞。 其形态学特征见图8-48、表8-14-2。 图8-48 各种巨噬细胞 . (单个核巨噬细胞) . (三)血细胞 积液中血细胞变化的意义见表8-14-3。 (四)非恶性疾病伴积液的细胞学 非恶性疾病伴积液的细胞学特征见表8-14-4。 . . . 二、恶性积液细胞病理学 (一)恶性细胞与疾病 积液中恶性细胞与疾病的关系见表8-15。 . . . (二)原发性肿瘤 1994年, Battifora和McCaughey将间皮细胞或结 缔组织来源的肿瘤进行了新分类,分为: ①间皮细胞性肿瘤:良性包括反应性间皮细胞增 生、乳头状间皮瘤、多囊性间皮瘤;恶性包括癌性( 上皮性)间皮瘤和变异体。 ②结缔组织性肿瘤:良性包括纤维性斑块、纤维 瘤;恶性包括纤维肉瘤间皮瘤。 ③混合性肿瘤:滑膜瘤样间皮瘤。 . 1.癌性(上皮性)间皮瘤 大量肿瘤细胞多单 个散在,并可见圆形聚集。聚集细胞呈三维结构, 常有扇贝样边界,类似桑椹。桑椹中央细胞互相堆 积,形成很复杂的外观。积液中出现三维桑椹 样乳头状聚集的细胞, 如果无原发性肿瘤,应 考虑诊断为癌性间皮瘤。 其形态学特点见图8-49、 表8-15-1。 图8-49 癌性间皮瘤(三维乳头状聚集) . . 2.纤维肉瘤性间皮瘤 直接穿刺获取的标本, 其细胞呈梭形,类似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但细 胞体积大,细胞核深染,常成片或呈螺旋状。 3.混合性恶性间皮瘤 少见,由各种间皮瘤细 胞组成,可见成小片的梭形细胞,伴有立方形细胞, 形成腺腔样结构。积液中的细胞常呈梭形,伴有不 典型或典型的恶性间皮细胞特性。 . (三)转移性肿瘤 积液中转移性肿瘤有腺癌、鳞癌、内分泌肿瘤、恶 性淋巴瘤等,最常见的类型为腺癌、分化差的癌和小细 胞肿瘤。有时可见角化型鳞癌。 1.腺癌 常见为肺腺癌、乳腺癌、浆液性卵巢癌、 子宫内膜腺癌、食管腺 癌、肾癌和甲状腺癌等。 其细胞学特点见图8-50、 表8-15-2。 .图8-50 转移性大肠癌的印戒样细胞 . 2.大细胞型分化差的癌 积液出现分化差的 肿瘤细胞常容易判断,但难以鉴别肿瘤类型,如 分化差的肺鳞癌、胰腺导管癌、膀胱上皮癌、软 组织和骨肉瘤等。细胞学特点 见表8-15-3。 . . 3.小细胞肿瘤 常见为肺燕麦细胞癌、小细胞乳腺肿 瘤、儿童小细胞恶性肿瘤或恶性淋巴瘤。积液中小型癌细 胞易误被认为炎症细胞。 4.角化型鳞癌 分化好的角化型鳞癌很容易识别,但 罕见于积液,如角化型肺鳞癌、咽或食管鳞癌等。细胞学 特点: ①角化型鳞癌,无论细胞核结构如何,积液中可出 现类似正常鳞状上皮细胞的癌细胞。 ②出现无核鳞状上皮 细胞、细胞核阴影、淡化或消失。 ③鳞状细胞珠形成是诊 断角化型鳞癌的标志之一。 . 积液中原发性肿瘤不多见,主要是转移性肿瘤。 在缺乏临床病史的情况下,表8-16的信息可提示原 发肿瘤最可能发生的部位。 . 第八节 淋巴结细胞病理学检查 一、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细胞形态学 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项传统技术,肿大淋 巴结的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常作为淋巴结病变的诊断 方法(表8-17)。 非肿瘤性病变有炎症、感染、自身免疫和超敏反 应性疾病。大多数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淋巴结。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能进一步鉴别原发性恶性淋巴 瘤的种类。 . . 1.急性淋巴结炎 多因细菌或药物所致。病变早 期可见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后期可见中性粒细胞、 浆细胞和含有吞噬碎片的大巨噬细胞。 2.慢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增生性反应是淋巴结肿 大的最常见原因。慢性病变引起淋巴结肿大、淋巴结 滤泡增大、反应性淋巴结增生,其细胞学特点是: . (1)滤泡性和副皮质性淋巴结增生:细胞成 分较多,散在分布,单个细胞形态和大小不一, 以小淋巴细胞为主(图8-51、表8-17-1) 。 图8-51 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箭头指示为巨噬细胞) . . (2)病毒感染: EBV和HIV感染常伴淋巴结肿大,偶见 于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