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精品课件.pptxVIP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精品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一个比六百年前北宋汴京更令人激动城市——苏州 用“市民”视野看明清经济与文化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 “市民阶层成分极其复杂,除了中小工商业者、 手工业工人外,还包括三教九流及百业游民。 ” ——颜长珂、周传家:《李玉评传》 一、 从“市民”视角看明清经济 1.民之发展 “以吾苏郡而论,洋货、皮货、衣饰、金玉、珠宝、参药诸铺、 戏园、游船、酒肆、茶座,如山如林,不知几千万人。 有千万人之奢 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 ” ——顾公燮《消夏闲记摘钞》卷上 1.民之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 思考: 请阅读课本,归纳明清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因素为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提供了可能性。 农业商品化 手工业新式化 商业群体化 市民阶层 发展壮大 商品 经济 发展 明清经济发展概况: 材料: 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 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 提高了粮食总产量。从这段时间起,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 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 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 选自”《中而外历无史纲要 质(上”)第96页 材料: 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 农书》( 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28年)、鄂 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 1742年)。后面两部书所开列的 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 “发展”与“不发展” 明清经济中的 材料: 国家太平日久,人口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 吴人为众,而常若不足。 ——乾隆《吴县志》 材料: 明初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 …… 自后赋税日增, 徭经役 , 命 不堪,遂皆迁业。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以六七分去农矣。 然灾害频发,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灾荒严重。 ……江南表面看似活跃的商业 简单再生产而已。 ——赵玉田《环境与民生——明代灾区社会研究》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人民面临的困境。 材料: 有明一代, — —值盛(“明”)清何小 俊期实”《四,友气斋候 趋 摘寒 冷记干》燥。是时,各种自 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为商为贾,奔走四 ; 工机技术, 活动及手工业生产实则后继无力,仅以维持个体家庭基本温饱 、 复 2.民之诉求 盛世之下的“民变”——《明清时期城市集体行动图》 图2 清代城市集体行动分布 (新航路开辟) 局限 经济:男耕女织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优势 政治: 专制统治阻碍了社会转型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与局限 资本主义萌芽 长途贩运贸易 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工商业市镇兴起 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 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 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麻者”,催生枫泾镇 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 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 明代阶綴结构发生新变化。 一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 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添源不断地往中国内 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商几乎遍布金 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 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撒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 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材料三 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 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材料四《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 若机房工作减, 此辈衣食无所矣”。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经济领域有什么新变化。 (4)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 (1)变化: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 化;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2)国内因素;中国手工业品精美畅销;明朝政府开放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