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并购沃尔沃不做微波式双重.docxVIP

中联重科并购沃尔沃不做微波式双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联重科并购沃尔沃不做微波式双重 2014年8月20日,中欧联合部和洪毅投资收购了剩余能源公司的80%,总投资近28亿元。其中, 中联重科以20.88亿元收购奇瑞重工占总股本60%的18亿股股份, 中联的“老战友”弘毅投资则以6.96亿元取得奇瑞重工6亿股股份, 占总股本的20%。 相信但凡农机行业业内人士, 乃至所有想在农机行业“混”口饭吃的行业新人, 对这则新闻都已烂熟于胸。 关于中联并购奇瑞重工的报道、解读也纷纷见诸各大报纸、杂志, 以及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平台。一时间, 你不转发上一两条与“中联并购奇瑞重工”有关的新闻, 仿佛就跟没在农机圈里混过似的。 不过, 综合来看, 大众媒体的报道仍然多从中联重科的角度入手, 报道时也多提及中联重科在工程机械行业的业绩和中联重科在收购方面的卓越表现, 对“嫁过来的”奇瑞重工却用笔甚少, 透露出对这家企业的不甚了解。 在笔者看来, 奇瑞重工是一家“年轻气盛”的企业, 长处和短板都比较明显。一方面, 奇瑞重工用3年时间做到行业排名第三的国内农机企业, “盘子”铺得很大, 成长的速度也相当惊人;另一方面, 其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也曾受到多方质疑。 如何评价这次“联姻”?行业及媒体人士各执一词。 有人觉得对于一家尚未自证其盈利能力的新兴企业, 中联和弘毅28亿的收购价格有点高了, 但也有人评价物超所值。 而随后召开的中联重科首次农业机械板块工作会上, 一向被媒体评价为“低调而睿智”的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 这次却明确提出:中联要打造农机行业世界前五乃至前三的企业。 詹纯新这般自信有何根据? 在这场“豪门婚姻”中, 中联重科会不会仅仅是一个“接盘侠”?还是和奇瑞重工携手, 走向“百年好合”, 修成正果? 本刊试从几个关键词入手, 解读这一年度并购大案。 垄断企业成为“霸王龙” 强者和弱者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 譬如跟一个拳法高手过招, 对方摆个架势, 普通人看上去可能无懈可击, 但在拳法大师眼里却会破绽百出。 农机对于中联来说, 可能也是如此。 因为从经济学上讲, 农机市场至今还没脱离自由竞争的阶段, 尚未诞生真正的垄断企业和寡头。 中国农机市场的起步比汽车、工程机械行业大概晚了10年至20年左右, 主要原因是缺钱。 2004年以前, 中国农机行业的两个标杆企业一拖和中收, 还没有褪去计划经济的印记, 如今的行业巨擘福田雷沃重工尚处在婴儿阶段, 而时下正当红的天津勇猛和星光农机甚至连婴儿都算不上。 因此, 某种意义上说, 中国农机市场的自由竞争时代, 实际上是从2004年开始的, 是农机购置补贴从7 000万元到217亿元的国家“投资”, 给农机行业输了血。 经济学上, 自由竞争市场发展的结果必然指向垄断 (很多人不能同意中国农机是完全的市场经济, 但补贴干预市场多在操作层面而非原则层面, 但如果将农机购置补贴视为投资, 就会发现其并未影响到市场运行的总体经济规律) , 如不加干涉就会进一步诞生寡头 (经济学上垄断是指5~8家企业占50%市场份额, 寡头则是3家企业占到70%以上市场份额) 。 时至今日, 整个农机市场尚未进入垄断阶段。虽然在个别细分市场比如小麦收割机、半喂入水稻收割机甚至提前迈入寡头市场, 但从整个行业来看, 几家大企业瓜分行业产值的情况尚未出现, 即便如一拖、福田雷沃重工、常州东风、山东五征等业内公认的大佬们, 也并未在整个农机行业层面上占据绝对优势。行业公认的前二企业福田雷沃重工, 其产值不过刚刚突破百亿, 占整个行业产值的1/38。 而在相对成熟的市场, 垄断企业和寡头则是绝对主角。 比如瓜分软饮料市场的可口可乐和百事, 再比如瓜分美国乃至全球电影市场的时代华纳、派拉蒙、20fox、环球、迪斯尼、哥伦比亚等8大 (也有说6大) 电影公司, 几十年的变化只是死了个米高梅, 加进来一个狮门影业。 对中国读者来说, 这几年最直观的感受大概是互联网领域的3头巨鳄——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近年来, 数不清的互联网企业都被这3家整合掉, 不少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甚至以被这3家企业收购为荣。 市场发展到垄断阶段, 新兴企业难觅机遇。 而对垄断企业来说, 吃掉一家新兴企业, 则是分分钟的事。 一方面因为不是每个企业都能突破上升瓶颈, 另一方面因为他开出的价格你无法拒绝。 而在工程机械行业, 中联重科在国内已是垄断企业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 农机行业留给中联重科的舞台相当大。 且不说农机行业现在尚未开采的畜牧机械、经济作物机械等未来的“金矿”, 即便是在格局相对稳定且一些企业已占据相当优势的拖拉机、收割机行业, 中联重科也并非没有“搅局”的可能。 原因是, 目前国内农机行业的巨头们, 从体量上讲和中联重科并不是一个级别的。 就像是第四纪哺乳动物时代, 突然来了一条霸王龙。 对垄断企业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