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归龚家大沟遗址.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归龚家大沟遗址 龚家大沟遗址位于湖西陵峡西端南岸,靠近长江。其北与鲢鱼山遗址隔江相望,其西北距秭归县城约5公里,其东北距香溪镇约2.5公里(图一)。 龚家大沟遗址地处三峡地区山势较为平缓的地段。它北临奔腾的长江,南有高山作屏障。遗址一带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山坡、台地上土质优良,适合桔柑的生长。长江是东西交通的要冲,东面的窑湾溪和香溪的峡谷则是南北往来的孔道。 由于江水冲刷与崩塌,该遗址仅保留东门头三队民房基之下的一部分,现存面积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20米。遗址东侧有一条山涧——龚家大沟,涧水自南而北注入长江。 一九六○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队三峡工作组曾到此作过调查,并以东门沱采集点予以报导。此后,湖北省博物馆、秭归县文化馆等单位,还曾多次作过复查,并定名为龚家大沟遗址。 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五日,湖北省博物馆考古小分队,为配合长江葛洲坝水库截流工程,对该遗址再次调查并作了一次试掘。 由于现存遗址基本都被现代民房基所压,选点开挖有困难。开始根据多次调查资料:龚家大沟西边至民房间的陡坡上,有丰富的古代文化遗物,便决定T1、T2开挖于这陡坡上,面积分别为5米×2米和10米×2米。T1为东西方向,T2为南北方向。T1、T2试掘的结果,地层为“倒转堆积”,是从遗址上面崩塌下来的“再造堆积”,应属现存遗址之外部分。后来,决定在民房墙基旁的道路上,即在现存遗址范围内的小块空地上开挖T3,面积仅为2米×2米,(实际上宽度仅1米多),方向为60度(图二)。除试掘三条探沟以外,还在遗址周围作了较详细的调查工作。现将这次试掘和调查的有关资料简报于后。 一、 表土层结构及质量特征 龚家大沟遗址原保存的范围较大。近年来因多次洪水冲刷,崩塌现象相当严重。据以往调查原遗址东边(即民房与陡坡之间)的断面上,可以看到相当厚的文化层,最厚处可达5米以上。这次试掘,文化层最厚处为2.32米。估计遗址的中心部分,可能已经遭受破坏。 根据T3地层堆积情况,共可分为五层,现以此探方的东壁(图三)为例,说明如下: 第一层表土层。灰黄色,砂质土,结构松散。厚40——70厘米。包含物有现代砖、瓦片。T1和T2表土层内含较多的东周和汉代陶、瓦片,也有近、现代瓷片。 第二层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堆积层。浅灰色,亦为砂质土,夹细石块,较松软,深40——105厘米,厚26——60厘米。出土唐宋至明清期间的瓷片、瓦片。T1和T2内则为唐宋以后的“倒转堆积。” 第三层汉至六朝时期的堆积层。此层仅见于T3东端。土色为浅黄色,夹杂较多的红烧土块和草木灰,而含砂量较少些。深82——150厘米,厚0——52厘米。出土较多的汉至六朝时期的陶片、瓦片和青瓷片,但较破碎。 第四层东周时期的文化堆积层。也只见于T3东部。土色为黄褐色,土质较坚硬。深102——168厘米,厚8——36厘米。内含东周绳纹灰陶片和瓦片,也有少量大溪文化陶片。这些陶片同样较破碎。 第五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层。灰黑色,土质坚硬。深133——232厘米,厚66——78厘米。内含大量的鱼骨和兽骨,这些骨头大都为白色,有的已成粉状。出土相当丰富的大溪文化陶器和一些石器、骨器等。其中陶器主要器形有支座、瓮、罐、钵,簋、盆、豆等。 二、 其他出土遗址的出土瓷器、瓷器和瓷器 龚家大沟遗址的文化遗物相当丰富,但这次试掘的面积太小,出土的则不很多,以下介绍的除T1至T3发掘的以外,还包括了遗址周围采集的和农民送交的一部分石器、陶器、瓷器和铜器。现分为新石器时代、东周时期、两汉时期、六朝时期、唐宋至明清时期等五部分叙述于后。 (一) 石时代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主要有石器、陶器和骨器等。 1、 小石认识的设备品种 石器多为河滩砾石,即鹅卵石打制而成。一般经过粗略磨平。制作方法显得比本县柳林溪第四层的石器进步。主要的器形有石斧、小石斧、石锛、石凿和一部分石料等。 ①石斧分三式。 Ⅰ式制作较粗糙。长条形,中间较宽,两端较窄。窄刃。横断面近圆角长方形。T3:3,刃端残断。残长19.8厘米(图四:1,图六:1);T3:4,刃端残。残长10.9厘米(图六:2,);采:5,刃残。残长21厘米(图六:3,)。 Ⅱ式制作较精细。圆角长方形,横剖面的两边呈弧形。T3⑤:27,较厚实,中间略宽,刃较窄些。长16.8厘米(图六:5,图四:2)。T2②:3,仅剩刃部。弧形刃。刃宽7.5厘米(图六:4,);采:7,仅剩刃端部,器表磨制平滑规整。刃宽7.6厘米(图六:6);采:6,上窄下宽,顶端弧形。长18.7、刃宽7.8、厚3.5厘米(图六:7,图四:3);T3⑤:5,器形较小,较薄。长11.2厘米(图六:8)。 Ⅲ式束腰形,宽刃,刃两角外侈。采:8,花斑色,器表磨得不平整。长13.1、刃宽7.7厘米,厚2.7厘米(图四:4,图六:9)。 ②小石斧一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