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水电的现状与发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州黄河水电的现状与发展 黄河是中国母亲,她是中国古代农业和文明的母亲。在兰州这一座黄河穿流而过的城市, 母亲之河还孕育了体现了先民勤劳与智慧的水车文化。 一、 设置黄河历史河岸 黄河从青海省进入甘肃以后自西南流经兰州市, 横贯而过, 从东北出境, 形成弧状, 全长150km。两岸由阶地组成黄河谷底, 最高处高出黄河河床三四十米, 是真正的“岸高水低”的特殊地理环境, 必然造成两岸居民的取水不便, 于是聪明智慧的兰州先民便审度地势, 在河两岸以及河滩上架设水车。利用水车把河水提灌到岸上来, 解决两岸人民吃水的问题。黄河水车鼎盛时, 西自小川峡, 东至骆驼滩, 黄河水车一字排开犹如一条蜿蜒的长蛇, 形成了黄河岸边一道独有的风景。可以说是兰州这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兰州的黄河水车。 二、 黄河农车车种灌溉 兰州黄河水车, 别称“天车”、“灌车”、“翻车”、“老虎车”, 为明朝嘉靖年间 (公元1522年~1566年) 进士段续所造, 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 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的水利设施。轮幅直径大小不一, 辐条尽头装有刮板, 刮板间装有等距斜挂长方形水斗。当水流冲击车轮叶板时, 即可推动水车转动, 水车舀满河水, 提升20米左右, 等转至顶空后在倾入木槽, 源源不断, 以利灌溉。 黄河水车土木部分为水车巷与引水渠, 机械部分为水车。水车巷是用石堤筑成, 其引导河水, 冲动水车部分, 如一段渠道, 一边为天然河岸, 一边为导水石堤。引水渠是在河边台地, 边沿为齐坎悬崖, 舀水槽的水可直接输入到台地。 据考, 黄河水车小者直径十七八米, 大者二十多米, 且有单辆车、双辆车和多辆车各种类型。每台黄河水车的灌溉区域不一, 大者400余市亩, 小者100余市亩。 黄河水车始于明, 盛于清, 明末以后便不仅在兰州, 而在黄河流域的皋兰、白银、平凉、泾川、银川以及陕西都被广泛的使用, 在黄河的洮河、湟水、大夏河等支流也出现过, 被人们广泛的应用, 大力的推进了当时这些的农业生产发展。 三、 黄河水浇地面积的扩 在《重修皋兰县志》中记载, “嘉靖四十五年 (1566年) 兰州人段续在兰州黄河创制木质提灌水车, 效果显著, 沿岸农人竞相仿制”由此可见, 黄河水车从它第一次架设在黄河岸边开始, 就对兰州先民的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兰州由于地形特殊, 古代先民只能“望河兴叹”, 眼见滚滚河水却无法利用, 只能利用南山泉水, 进行农业灌溉。但这些泉水流量很少平均只能灌溉五六亩地, 由此制约兰州的城市发展。宋徽宗崇宁年间, 兰州人口只不过千人。明代后, 兰州又由于地形地势成为军事重镇, 朝廷不断移民至兰州戍边, 肃王移藩兰州, 人口猛增, 于是扩大了水浇地但仍满足不了需求, 段续引进并改进水车技术后, 大大扩大了水浇地的面积, 促进了兰州的发展。 在甘肃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水车档案中的景泰中泉乡龙湾之水车被洪水摧毁一案及皋兰县新城乡青石关水车被水损坏一案都可以看出水车之于兰州当时人民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老幼糊口无术, 悉行待哺”, “无奈十室九空, 饥寒难顾”, 从这些话语中, 无不能看出失去黄河水车, 将对沿岸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良田无法灌溉, 影响次年收成。其次, 在兰州市今天仍能看到与黄河水车相关的地名至今沿用。例如在兰州灌溉“泥窝子” (今宁卧庄一带) 农田有五辆一组的水车, 原为十辆, 故此地原名为“十辆车”, 后由于剩下五辆又改叫“五辆车”。今平凉路北与金昌路北间, 原有水车浇灌果园菜地故名“水车园”。皋兰有“上水车”、“下水车”, 红古区有“水车湾”以及“练家车”、“刘家车”等因某家族所建水车而得名的地方。因此, 黄河水车在水利灌溉史上曾经发挥过独特作用。是黄河沿岸人民数百年来赖以生存重要生产工具之一, 与普通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无法分割。 四、 黄河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电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 黄河水车的经济功能日渐减退, 渐渐的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从以前黄河岸边处处水车的壮观景象, 到如今需要大力宣传保护, 黄河水车已被人们忘记。黄河水车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创造力, 为中国农业文明和水利史的研究提供了见证。作为昔日农耕文明的缩影和历史沧桑的见证, 它展示了黄河文化的古朴雄浑, 博大精深的魅力, 体现了先民们崇尚自然, 利用自然的生活画面, 是黄河水车作为一种黄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凸现出来。 2005年兰州水车博览园建成并向公众开放。被称之为“目前世界上水车品种, 数量最多的文化主体博览园”;同年, 兰州黄河水车携手荷兰风车, 进行一次东方文明与欧洲文化的交融, 成为“国家名片”把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展现给世人。这套《水车与风车》邮票于2005年9月6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