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任务单.docx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任务单.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8课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初读古诗,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扫清字词障碍,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②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③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学习任务二:初读《浪淘沙》,了解诗意 读懂诗歌,理解诗意,并作批注。 学习任务三:想象画面 感受气势 1.品渎“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朗读,思考: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品读“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诗中不仅有画面,有声音,还有故事呢!这首诗中,诗人由眼前的黄河联想到哪个民间故事呢?(指名读) (2)提问:诗人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一 ◆着重正音: 九曲(qū) 浪淘风簸(bǒ) 南朝(cháo) 净无苔(tái) 畦(qí) 绕(rào) 闼(tà) ◆着重辨形: “簸”要注意下部左边的“其”,最后一点要小。 “绕”中“尧”是声旁,有一首“尧字歌”可以用于辨字: 尧字歌 用水浇,用火烧;手儿挠,尾巴翘; 日出东方天刚晓,左边绞丝弯弯绕。 骁勇善战骑上马,丰衣足食才富饶。 (3)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 (4)齐读,读出节奏。(课件出示)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学习任务二 略 学习任务三: 我仿佛看到了黄河弯弯曲曲,仿佛听到了黄河奔腾激荡的声音。 (1)《牛郎织女》 (2)诗人先是表示自己要逆流而上,到黄河的源头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诗人由黄河联想到传说中的银河,进而生发出“同到牵牛织女家“的浪漫感慨。 第18课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学习《江南春》 看到诗题,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 初读感知,读出诗味。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借助注释学习前两句诗,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春景? 借助注释学习后两句诗,说说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习任务二: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在学《江南春》时,用到了这样的学习方法:①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②再读古诗,明意悟情。③熟读成诵,吟出诗韵。依据上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解诗题,明背景。 (2)初读诗歌,读通诗句。 (3)再读诗歌,明意悟情。 学习任务三:统整古诗,梳理学法 这三首古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完这三首诗,我们学到了哪些读诗的好方法? 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一: 1.略 2.略 3.①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绿。 [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 ②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 明确:听觉——莺啼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触觉——风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④这两句诗描绘的春景有什么特点? (明媚、有声有色、充满生机。) 4.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学习任务二: 1.解诗题,明背景。 诗题:“书……壁”意为“在……墙壁上写诗”,诗作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今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的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十分欣赏,便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写在了墙壁上。 2.初读诗歌,读通诗句。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3)了解“对偶”这一修辞手法。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提示: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其中“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这样两两相对,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偶也叫对仗,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这样的诗句如: 3.再读诗歌,明意悟情。 诗意:几间简朴的茅舍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加微信wkl436858),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如遇课件中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或私信,一定予以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43101132000005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7月2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