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影戏的年代及分布考述
一、 影戏之最早出现与国外实践的考察
自北宋以来,中国的影乐业开始出现在一些关于书籍、笔记本和非正式历史的书中。但是, 那时的影戏已是颇具规模、初具流派, 而且是名家辈出了。影戏在当时已经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影戏的产生, 当然要早于这个时期, 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产生的过程一样, 它的形成应是一个漫长的演进、吸收、融合与改造的嬗变过程。近代, 不少研究者力求从典籍的记载中, 寻求蛛丝马迹, 以便将影戏的产生溯源更早, 有些也颇为牵强附会。19世纪由于敦煌变文的发现, 对我国民间说唱文学的发展, 才有了进一步的阐明。国内一般认为中国影戏的产生, 约在唐末五代时期 (875—960) 。这是世界影戏最早的记录了。遗留下来的一些有关影戏的记载, 也是有关影戏极其珍贵的史料, 这同样是其他皮影国家所没有的。更珍贵的是, 中国历史博物馆内珍藏着一面宋代方镜, 镜背纹饰中有一个双手各持人形的儿童坐于屏幕 (亮子) 后, 幕前有5个儿童围观, 形象地体现了宋代影戏演出的实况。《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记载当时不但大人喜看影戏, 儿童尤爱看。正月元宵, 北宋汴梁的“每一坊巷口, 无乐棚去处, 多设小影戏棚子, 以防本坊游人小儿相失, 以引聚之”。此外, 山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大定年间 (1162—1189) 壁画, 也绘出一个儿童手持人形在屏幕后表演, 幕前有儿童在观看。这幅画表现了当时儿童玩耍影戏的情景。这是目前唯一遗留的有关古影戏的壁画, 使人不但能看到当时的形象记载, 而且从手持的影件形式来看, 也很有研究参考的意义。
探讨我国影戏的发祥地, 似乎已成为影戏研究的中心课题。在缺乏资料、无确切记载的情况下, 自不能以臆测、传闻想当然地论断。以宋代影戏之盛行, 继又南迁临安, 可以看出, 南宋之迁都, 对我国南方影戏的造型、影卷与声腔有着深刻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东京汴梁就是我国影戏的发源地了。然而, 综合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 文化、宗教的交流, 以及军事活动、人口迁移等因素, 一般认为, 我国影戏的发源地是古长安。
自明清以下, 我国的影戏形成了以陕西的同、朝、二华为中心, 朝向东、西方向发展的趋向。这点从遗留的影件实物、影卷, 以及各流派的声腔体系, 是可以论证的。#
二、 区域历史分布
甘肃的皮影, 从遗留的实物及影卷, 追溯影传世家的谱系来看, 大约始于明末清初, 而盛行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自此以下, 直接受陕西西路, 甚至陕西东路影戏的影响。$
近世以来, 甘肃皮影几经兴衰。至今, 虽然在其他省区的影戏流派已经难以见到了, 但是在甘肃的一些偏远山区仍然保留了它的一席阵地。在这些地方仍可以看到当年那种“一担挑”、“一驴驮”的影戏班子。每逢节日、收成之后, 还有小型皮影戏的演出, 也同样吸引了不少的观众。对于研究皮影艺术来讲, 甘肃算是保留较完整、较丰富的地区了。一些山区由于长期处在半封闭的状态, 基本上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原始的艺术形态。例如, 甘肃河西一带的“河西宝卷”, 不但是说唱文学上的“活化石”, 也是与古影卷有着密切血缘关系的前身。
早期甘肃的影件有两类, 一类是来自于陕西东部, 一类是甘肃艺人本身自制的影件。来自于陕西的包括凤翔、宝鸡、乾县, 也有来自于同州 (今大荔) 、华邑等地的影件。如果将甘肃各地皮影的分布标注于地图上, 不难看出, 甘肃的皮影是由陕西大体上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甘肃的。它的最西端止于敦煌。再往西调查, 则没有演出过皮影的回顾与记载, 也没有影件的遗留。过去, 曾有研究者认为:中国古代影戏来自于印度。据此,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中国的影戏不是来自于印度, 而是创始于中华本土。$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 有的研究者认为兰州、华亭是北京皮影的发源地。其说:“相传自明中叶从甘肃兰州和华亭一带先后传到河北涿州、后传到京西北郊农村……”这里虽说是“相传”, 也是根据不足的。这很可能是误解了洪迈 (1123—1202) 著的《夷坚志·夷坚三志》的“普照明颠”条描写宋代手影戏的一段:“华亭县普照寺僧惠明者……”此处所指的“手影戏”不是皮影戏, 华亭也不是该时称为朝那的甘肃华亭。
三、 甘肃省的影戏区
甘肃自汉、唐以下, 就是中西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孔道。作为当时民间主要艺术形式的影戏, 在长期的交融过程中, 也形成了甘肃独特的风格与流派。$
甘肃的皮影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区划:一是以天水、定西地区一带的陇西皮影, 这一带是甘肃早年影戏的流布地区;影腔是以陇西梆子及道情影腔为主要影腔, 这一带早期皮影影件的造型独特, 保留了甘肃古皮影的独特风格。二是以庆阳、正宁、宁县、环县及平凉地区各县的陇东皮影, 它是以环县的道情影腔及其他地区的弦板腔为其声腔体系。三是以武威为中心的河西皮影, 虽然这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钟小平课后习题答案.doc VIP
- 输电线路三跨的经验分享.ppt VIP
- 电动汽车分布式驱动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docx VIP
- 专题1.4数轴与动点经典题型(四大题型)(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幼儿小蝌蚪找妈妈绘本ppt课件.pptx VIP
- 磷酸铁行业现状.docx VIP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习题答案(2018版).pdf VIP
- 6.1 树立法治观念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pptx VIP
- GB_T 43933-2024 金属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pdf VIP
- 车牌识别系统软件使用说明8.1软件基本设置.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