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知山知水识草识菜第二十八章香椿的综合开发利用香椿故事我国食用香椿历史悠久,古籍中不乏对香椿的记载。《山海经》曾提及“成候之山,其山多櫄木”,其中的櫄木就是香椿。《庄子·逍遥游》中也有记载“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秋”,证明椿树在古时还是长寿的象征。最早食用香椿的记录则是在北宋魏国公苏颂的《本草图经》中,书中提到“椿木实,而叶香,可啖”。相传,公元22年战乱之期,刘秀哥俩带领刘氏宗室子弟加入绿林军与王奔的军队作战,屡屡战胜。后因赵国邯郸冒出个王郎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以假乱真被拥戴成皇帝。刘秀受到威胁带兵向南逃跑,粮草用尽被困于深山,当时正值初春,山上无任何可食之物。春风吹来突然闻到淡淡的清香,抬头发现树上长出了金灿灿的嫩芽,人们大喜釆摘下来以此冲饥,渡过难关。后来刘秀带兵平定河北,建都洛阳,称“汉光帝”,称帝之后论功行赏,封香椿树为“树中之王”。香椿—生物学特性香椿(Toonasinensis)又名香椿头、椿阳树、杶、櫄等。香椿在我国已有2300余年的栽培历史,在民间,有着“三月八,食椿芽儿”、“常食椿巅(椿芽),百病不沾,万寿无边”的说法。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健胃理气。香椿—生物学特性香椿是我国的特有树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由于其适应性强但耐旱性较弱的特点,主要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垂直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下的山地和广大平原地区,东至山东,西至甘肃,北起内蒙古,南到广东、海南均有分布,其中以山东、河南、安徽、四川、陕西等地栽植最多。香椿—生物学特性·沙棘一般高2~4m,高者达10m左右。形态特征香椿树高15~18m,树干直且光滑,材质细腻具有花纹,树皮粗糙呈深褐色,片状剥落。香椿叶具长柄,偶数羽状复叶,长40~50cm,有特殊香气,小叶对生或互生,8~10对,小叶片呈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9~15cm,宽2.5~4cm。香椿花为两性,圆锥状顶生花序,白色,花长4~5mm,花萼有5个锯齿,外被柔毛,花瓣5枚,白色,椭圆形,花内雄蕊10枚,其中5枚能育。蒴果木质,呈狭椭圆形,长1.6~3.5cm,幼果为绿色,成熟后变为深褐色,有皮孔,果瓣薄,种子为红褐色,长0.6~0.7cm,上端有膜质种翅,下端无翅。香椿的花期为6~8月,果期为10~12月。香椿—生物学特性·沙棘一般高2~4m,高者达10m左右。★繁殖方法(1)种子播种:春季3~4月播种,去除种子上的膜质翅,将不带翅膜的净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处理后播种。(2)根蘖育苗:香椿养分大量累积和受到机械损伤的部位,容易产生根蘖,春季香椿芽萌发前10d左右移栽根蘖苗,可长成另一新的植株。(3)根插育苗:春季起苗定植时,从香椿苗木上采集根穗,催芽,当根穗上长出新芽时,即可扦插,扦插时可采用畦插或垄插法。(4)枝插育苗:分为软枝和硬枝扦插。在根基或干基上采集香椿半木质化的枝条作插穗为软枝扦插。截取香椿部分枝条,插入地下培育苗木的方法为硬枝扦插。香椿——营养成分每100g新鲜香椿芽中含能量196.7kJ、蛋白质9.8g、脂肪0.8g、碳水化合物10.9g、胡萝卜素0.93mg、粗纤维2.78g、维生素C115mg、维生素B10.21mg、维生素B20.12mg、维生素E0.99mg、维生素A117μg,香椿中还含有丰富钙、钾、磷、镁、锌、铁、硒等矿物质元素,其中钙、维生素C等物质在蔬菜含量中名列前茅。研究表明,香椿芽中富含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等),还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是人体必须每日由膳食中摄取的必需氨基酸。新鲜香椿氨基酸含量约200mg/g,其中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2.33%,居于各种山野菜之首。香椿——药用功效药圣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香椿叶苦、温煮水洗疮疥风疽,消风去毒”。《唐本草》记录了香椿的药用价值,称其“主治症疥,风疸”。《日华子本草》指出,香椿能“止泄精尿血、暖腰膝、除心腥痼冷、胸中痹冷、痃癖气及腹痛等,食之肥白人。”《陆川本草》记载:“椿健胃,止血,杀虫,治痢疾。”记载药方的古书《四川中药志》中记载“香椿子、鹿衔草,煎水服”,可治风寒外感”;“香椿子炖猪肉或羊肉服”,能治风湿关节痛”。《湖南药物志》中提到“治疝气痛可用“香椿子五钱,水煎服。”,“香椿子、龙骨,研末冲开水服”可治胸痛”。《贵州中医验方》中记录治痔漏可以用:“香椿子、饴糖,蒸服。”《医林纂要)载香椿皮:“泄肺逆,,燥脾湿,,去血中湿热。治泄泻,,痢,肠风、崩、带、小便赤数。”《食疗本草》载:“女子血崩及产后血不止,月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野菜开发利用学- 课件 1第一章 山野菜的概述2.ppt
- 山野菜开发利用学- 课件 1第一章药食同源发展演变 1.ppt
- 山野菜开发利用学- 课件 第八章 薇菜的综合开发利用.ppt
- 山野菜开发利用学- 课件 第二十二章 桔梗的综合开发利用.ppt
- 山野菜开发利用学- 课件 第二十九章楤木的综合开发利用.ppt
- 山野菜开发利用学- 课件 第二十六章 枸杞的综合开发利用.ppt
- 山野菜开发利用学- 课件 第二十七章 沙棘的综合开发利用.ppt
- 山野菜开发利用学- 课件 第二十五章 竹的综合开发利用.ppt
- 山野菜开发利用学- 课件 第二十一章 百合的综合开发利用.ppt
- 山野菜开发利用学- 课件 第二十章 黄花菜的综合开发利用.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