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治僵发型心脾两虚证.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外治僵发型心脾两虚证

瘙痒是指临床上无核电站损伤,主要是瘙痒,是一种异常的情绪障碍。临床上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限性两种。属于中医“风瘙痒”和“痒风”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为风湿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所致;或血虚肝旺,以致生风化燥,肌肤失养而成。瘙痒症确属疑难杂症,治疗颇为棘手。治疗该病有诸多方法与方药,笔者自拟诸方外治瘙痒症,起效快,疗程短,彰显中药外治皮肤病优势。现将临床经验以医案形式总结如下。

1风热毒瘀,消砂受病

王某,男,52岁。2010年5月14日初诊。主诉:全身剧痒6个月。现病史:胆囊炎10年,经常腹痛及发热,6个月前又因外感风热,先在后背出现瘙痒,继而波及全身,瘙痒前无皮疹,搔抓后出现继发性皮疹,去市某医院诊断为瘙痒症,口服西替利嗪,外涂1%薄荷脑软膏,无明显缓解,失去信心,现经别人介绍来协和中医门诊求治。诊见:痛苦烦躁表情,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莫非氏征阴性,全身均可见抓痕、血痂、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剧痒,夜间加剧,此起彼伏,遇热痒剧,大便干;舌质黯红,苔薄黄,脉数。西医诊断:瘙痒症。中医诊断:风瘙痒。辨证:风热外袭,毒瘀互结。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化瘀,消疹止痒。方药:自拟疏风解毒化瘀汤外洗。组成:防风、白鲜皮、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蝉蜕、蛇床子、刺蒺藜、当归、黑芝麻、桃仁、红花、乌梢蛇、蜈蚣、全蝎、甘草各30g。水煎洗浴,每日2次,每次30min。消风止痒酊外涂。组成:白鲜皮、刺蒺藜、牛蒡子、生地黄、白矾、蛇床子、苦参、土荆皮、当归、何首乌、丹参、墨旱莲、女贞子、甘草各10g。将上药用75%乙醇浸泡10d过滤,每100mL过滤液中加入水杨酸及苯甲酸各5g,溶解后备用。每日外涂2次,破溃处禁用。二诊(2010年5月21日):上方用7d,皮损渐消,瘙痒减轻。守方继用。三诊(2010年6月4日):上方又用14d,皮损几乎消失,瘙痒明显减轻。守方又用7d愈。

按素体蕴热,热久化毒,久病生瘀,外感风热,风热毒瘀蕴结肌肤,形成瘙痒症。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化瘀,消疹止痒。疏风解毒化瘀汤中防风、白鲜皮疏风止痒消疹;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蝉蜕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蛇床子杀虫止痒,燥湿;刺蒺藜祛风止痒;当归养血活血;黑芝麻益精养血,润燥;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乌梢蛇祛风止痒,搜风通络;蜈蚣、全蝎攻毒散结,搜风通络;甘草解毒,调和诸药。消风止痒酊中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刺蒺藜疏风止痒;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白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蛇床子、苦参燥湿,杀虫止痒;土荆皮杀虫疗癣,祛湿止痒;当归养血活血;何首乌补益精血,润肤;丹参活血化瘀;墨旱莲、女贞子滋补肝肾;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2土荆皮、苦参、白鲜皮、黄内部等10d

刘某,女,29岁。2010年5月23日初诊。主诉:外阴及肛周瘙痒8个月。现病史:8个月前因急躁发怒,外阴先出现瘙痒,继而肛周瘙痒,剧痒难忍,夜间及情绪不稳时加重,经某医院诊断为瘙痒症,用过多种药物,久治未愈,现来协和中医门诊求治。诊见:急躁易怒,胁肋胀痛,善太息,大阴唇外侧、小阴唇、阴阜、肛周布满抓痕、糜烂、渗出,局部已苔藓样变;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西医诊断:瘙痒症。中医诊断:风瘙痒。辨证:肝郁气滞。治法:疏肝理气,消疹止痒。方药:自拟理气行滞止痒汤外洗。组成:柴胡、郁金、佛手、香附、枳实、木香、白术、茯苓、生地黄、北沙参、墨旱莲、女贞子、地肤子、蛇床子、白矾、白鲜皮、刺蒺藜、苦参、黄柏、连翘、甘草各10g。水煎外洗,2/d,每次30min。止痒散结膏外涂。组成:土荆皮、苦参、白鲜皮、百部、黄柏、大黄、黄连、白矾、地肤子、蛇床子、防风、荆芥、夏枯草、蒲公英、山慈菇、乌梢蛇、全蝎、甘草各10g。将上药粉为细粉过筛。用白凡士林做基质,调成30%软膏,2次/d,外涂。二诊(2010年5月30日):上药用7d,瘙痒明显减轻,皮损有所消退。守方继用。三诊(2010年6月13日):上药又用14d,皮损大部分消失,稍有瘙痒。守方继用。四诊(2010年6月27日):上药又用14d,除肛周微痒外,其他皮损消失,瘙痒止。守方又用7d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情志内伤,肝失疏泄,肝郁气滞,外感风热之邪,外阴及肛周肌肤失养,形成肝郁气滞、风热蕴肤之瘙痒症。治宜疏肝理气,疏风清热,消疹止痒。理气行滞止痒汤中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枳实破气除痞,化痰消积;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白术、茯苓健脾渗湿;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北沙参滋阴生津;墨旱莲、女贞子滋补肝肾;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蛇床子杀

文档评论(0)

uyyyeuury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档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