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耳和听觉(原卷板)(七年级科学下册考点全突破(浙教版)).docxVIP

第3节 耳和听觉(原卷板)(七年级科学下册考点全突破(浙教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教版7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考点全突破

【学习目标】

了解耳朵的主要结构

掌握耳朵的主要功能

了解听觉的产生机制

了解声音的特性

了解声音的频率和分类

【知识精讲】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听觉感受器在耳蜗中。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敲瓶子,水越少,音调越高,反之,则越低;

吹瓶子,空气越少,音调越高,反之,则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培优训练】

一、单选题

1.在科学中对声音的特征的描述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些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我这破锣似的喉咙,怕唱不好”,形容发出的声音音色太差

B.“这个蚊子飞来飞去,吵死了”,形容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音”是指声音的音调太高

D.“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响度大

2.(2021七下·临海期末)对下列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中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测量海水的深度

B.乙图中可通过改变拨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声的响度

C.丙图中可通过改变杯子里水的质量来改变敲击时的音色

D.丁图中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缺少传声的介质

3.(2021七下·诸暨月考)甲、乙两个物体振动相同时间,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展示的波形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物体和乙物体振动的频率相同

B.甲物体和乙物体振幅相同

C.甲物体产生的声音音调比乙的高

D.甲物体发出声音的响度比乙物体的小

4.(2021七下·滨江期中)如图是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需要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B.每次实验要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发声

C.实验中需辨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钢尺的振动快慢是否有关

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5.(2021七下·诸暨期中)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是()

①声波;②听神经;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鼓膜;⑤听小骨;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A.①→④→⑤→③→②→⑥ B.①→②→④→⑤→③→⑥

C.①→⑥→⑤→②→③→④ D.①→③→④→⑤→②→⑥

6.(2021七下·诸暨月考)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的翅膀每秒振动次数为440次,采过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的翅膀每秒振动次数为320次,养蜂人听飞行声音就可判断蜜蜂是否采过蜜。是依据()

A.采过蜜的飞行时声音音调高 B.采过蜜的飞行时声音响度大

C.采过蜜的飞行时声音音调低 D.采过蜜的飞行时声音音色好

7.(2021七下·台州月考)下列有关人体感觉的说法中,不科学的是()

A.当手指被割破时,有报警作用的感觉是痛觉

B.酒鬼干不了品酒师的职业,是因为刺激多了,味觉灵敏程度降低了

C.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

D.不透明的物体反射的光经过瞳孔和晶状体,但不是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8.(2021七下·柯桥月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我和我的祖国》主题MV红遍网络,唱者激情无限,欢笑与润水交织,听者观者动容,激发人性中真实、温暖、朴素的爱国情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歌手可以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B.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C.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D.电视机前的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9.(2021七下·柯桥月考)去年,央视一套播放明星义演,资助聋哑人装人工耳蜗,对耳和听觉产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鼓膜、听小骨、咽鼓管和鼓室组成中耳

B.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C.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D.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5****51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