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杨广与张丽华之死
张丽华(如图)为南朝陈后主陈叔宝贵妃。史载她发长七尺,光可鉴人,才思敏捷,记忆力超群,可谓色才双绝,深得后主喜爱。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军破建康城后,张丽华被杀。关于张丽华之死,有记载说,隋平陈后,晋王杨广欲纳张丽华。行军元帅长史高颎曰:“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1],乃命斩之。杨广甚是不悦。《资治通鉴》对此事经过的描述更为详尽:攻下建康后,高颎先入。晋王杨广派任自己记室的高颎之子高德弘飞驰至颎处,“令留张丽华”。高颎曰:“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己,今岂可留丽华”,于是斩张丽华于清溪。德弘回去汇报此事,杨广变色曰:“我必有以报高公矣!”[2]也由此开始记恨高颎。
依上所言,杨广知道高颎可能会在自己入城之前处决一些陈朝官僚及后宫嫔妃,所以特意遣使告知高颎“留张丽华”。事实上,当时高颎虽然独揽兵权,但杨广为行军元帅,拥有决策之权。按理高颎在俘获陈后主及张丽华等人后,并不会私自对他们进行处决。且高颎在开皇九年(589年)正月甲申入建康,只隔了一天,丙戌日杨广便入建康,“五佞”就是在杨广入城后主持处决的。此时高颎即使不同意杨广纳张丽华,也必会经过一个劝谏的过程再做处理。且《隋书》和《资治通鉴》单单记载了高颎杀丽华一人,并不见处斩其他人,其真实性不免令人怀疑。
据《隋书》载:杨广母独孤后“性忌妾媵”。皇太子杨勇被废,就与他“内多嬖幸”密切相关。杨广长期生活在父母身边,不可能不知道其喜好。又史载杨广善于“矫情饰行,以钓虚名”,他“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于后”[3]。若此时他纳张丽华,必会引得独孤后大怒,故而在此次战役中,渴望获得功名的杨广应不会轻易犯独孤后之忌讳。再观杨广入城后的举动,“使高颎与元帅府记室裴矩收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天下皆“称广以为贤”。[4]这与他要求留丽华并记恨高颎的说法明显不一。
翻阅史书,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的《陈书》中,就出现了与《隋书》《资治通鉴》不同的记载,曰:“晋王广命斩贵妃,榜于青溪中桥”[5],明确指出斩张丽华乃杨广所为。与此相似的记载还见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成书的《南史》,曰:“晋王广命斩之(贵妃)于清溪中桥”[6]。按《陈书》作者姚思廉之父姚察当时正在陈朝为官,对隋灭陈之事了解应比较清楚。《南史》作者李延寿继承了其父李大师的草稿旧本。李大师与魏为同时代人,他们都经历了隋朝的强盛与速亡。而李延寿、姚思廉与魏等同在贞观史馆参修史书,所接触史料的机会是一样的,并且李延寿还参与了《隋书》的修撰工作。但关于张丽华之死的记载如此相悖,颇为令人疑惑。我们还注意到,成书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的《隋书·五代史志》部分,对张丽华之死的记载为:“隋师执张贵妃而戮之”[7],并未指出张贵妃死于何人之手,说明了对高颎杀张丽华之说的不确定性。到成书于唐肃宗之后的《建康实录》,又恢复到《陈书》《南史》的记录,曰:“隋晋王广入据台城,送后主于东宫,命斩张贵妃于清溪桥”,“(张贵妃)为晋王广斩于清溪”[8],两次明确记载张丽华为杨广所杀,这应是许嵩仔细审核史料后作出的抉择。
《隋书》的编撰,贯穿了以史为鉴的指导思想,惟有将炀帝刻画得恶贯满盈,才可能起到此种目的,也才能证明唐代隋的合法性。而唐太宗对高颎情有独钟,曰:“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隋之安危,系其存没”[9],给予了高颎至高无上的评价。故而上述高颎杀张丽华,杨广由是记恨之说法,极有可能是贞观君臣为了丑化隋炀帝而故意为之。
注释:
[1]魏徵等.隋书·高颎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1181.
[2][4]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5510,5510.
[3]魏徵等.隋书·炀帝纪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3:94.
[5]姚思廉.陈书·后主张贵妃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131.
[6]李延寿.南史·后主张贵妃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348.
[7]魏徵等.隋书·五行志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3:657.
[8]许嵩.建康实录·后主长城公叔宝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6:808,809.
[9]吴兢.贞观政要·公平第十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6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热封强度耐135℃高温蒸煮的CPP膜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 物业交接表格-全.pdf VIP
- (高清版)DG∕TJ 08-2433B-2023 外墙保温一体化系统应用技术标准(现浇混凝土保温外墙).docx VIP
- GB8478-2020 铝合金门窗国家标准.pdf VIP
- 福建福州市八县市2024-2025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pdf VIP
- 正确的员工考核评分表1.doc VIP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晋升职称无生试讲稿——22.我们奇妙的世界(1).docx VIP
-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课件.ppt VIP
- 十五规划PPT课件.pptx VIP
- 入党积极分子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