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时代玄幻电影的叙事深度问题—— 以《悟空传》为例.docVIP

泛娱乐时代玄幻电影的叙事深度问题—— 以《悟空传》为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泛娱乐时代玄幻电影的叙事深度问题——以《悟空传》为例

从2005年前后“泛娱乐化”问题的凸显到2015年“泛娱乐”成为“互联网发展八大趋势之一”,一个泛娱乐的时代已经来临。对文化娱乐产业而言,这意味着要想迅速发展,就必须加快文化艺术的商品化步伐。为此,业界探索出了一条“打造以明星IP为核心”的泛娱乐发展战略,而IP的实质则是“经过市场验证的用户的情感承载”,借此情感承载与情感共鸣最终推动粉丝经济。既然需要“经过市场验证”,那么依托和借鉴那些已经拥有粉丝号召力的作品、概念或者形象,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此背景下,《西游记》及其塑造的一系列经典人物形象,由于兼具民族传统性、人物性格多元性以及文学想象的丰富性,再加上各种改编和衍生作品的合力打造,近些年来一直是电影产业竞相追捧的大IP。从2013年《西游·降魔篇》开始,西游题材的电影一直热度不减,如《大闹天宫》(2014)、《大圣归来》(2015)、《孙悟空三打白骨精》(2016)、《悟空传》(2017)等,且尽皆斩获了相当惊人的票房成绩,其中有多部超过10亿元。这一成功,除了作为大IP的“西游”自身在电影文化产业中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外,还应归因于它们几乎都采取了明星阵容、酷炫特效、高成本、大制作的方式来撬动粉丝经济。不过与巨额的票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它们普遍口碑偏低,豆瓣评分基本在5分左右(满分10分)。唯一叫好又叫座的是动画片《大圣归来》,它以扎实的故事情节以及对大圣在“丧”与“热血”之间扎挣的内心世界的合理呈现引发了观众追捧,一举成为票房高达9.56亿元的现象级国产动画电影。

上述“西游”电影都可归入近些年开始强势崛起的玄幻电影这一类型当中,并为玄幻电影的兴盛贡献了力量。至于如何理解玄幻电影中的玄幻,实际上可以参考对网络玄幻小说的定义。叶永烈曾经指出,玄幻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概念始于黄易,他的小说是包含了道家玄学、修真成分的幻想小说,而广义的玄幻则是指一切脱离现实、科学范畴的幻想、玄想小说。[1]就广义而言,它又等同于“奇幻小说”或者西方语境下的Fantasy(幻想小说)。本文所说的玄幻电影更偏向于狭义的理解,指的是依托中国文化传统、以中国元素为主导的奇幻电影,且这类电影往往改编自中国传统的神仙志怪故事以及网络玄幻小说。上述“西游”电影就是如此,2018至2019年先后上映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山海经之伏魔正道》以及《诛仙1》等也属于该类型。

这一类型除了共享“玄幻”设定之外,也基本上遵循同样的商业片运营模式,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叫座不叫好(有些也并不叫座)也是“通病”:它们在豆瓣上的评分几乎无一例外的“惨不忍睹”。而之所以如此,最突出的毛病就是因叙事上的敷衍,造成叙事深度的不足。

所谓叙事深度,就是讲好一个故事。在本文看来,这才是娱乐的根本。有“编剧教练”之称的美国剧作家罗伯特·麦基曾经说:

娱乐即是沉浸于故事的仪式之中,达到一种知识上和情感上令人满足的目的。对电影观众来说,娱乐即是这样一种仪式:坐在黑暗的影院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银幕之上,来体验故事的意义以及与那一感悟相伴而生的强烈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情感刺激,并随着意义的加深而被带入一种情感的极度满足之中。[2](P5)

深度叙事就是能够提供意义与情感的双重满足,而玄幻电影却往往在游戏化、明星与特效等商业化元素交织的目眩神迷之中,相对忽视了这一叙事深度问题。

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解读电影《悟空传》,具体分析玄幻电影的叙事表现及其症候所在。之所以选它为对象,是因为它最为集中也最有张力地展现出了这一症候,可以作为衡量其它玄幻电影的一把尺子。《悟空传》有着多重互文性,既是西游题材的延伸,又改编自今何在的同名网络玄幻小说,后者一向以渲染苦苦追寻理想自我并不惜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悲壮氛围而为世纪初那一代青年网民所称道,正如作者所说:“西游就是一个很悲壮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一群人在路上想寻找当年失去的理想的故事,而不是我们一些改编作品里面表现的那样,就是打打妖怪说说笑话那样一个平庸的故事。”[3]其特殊正在于原本可以拍出一部很有“情怀”和深度的作品,却最终变成了今何在所不愿看到的“打打妖怪说说笑话那样一个平庸的故事”。其中所引发的问题相当具有普遍性,是一种趋势的集中呈现。影片上映之后,围绕着原著与改编、商业片与文艺片等问题产生了较大的争议,这些讨论都涉及到玄幻电影共通的问题,这也为本文的讨论打开了空间。

一、从情怀型小说到商业化电影

还是先从《悟空传》原著说起,作品在2000年连载于新浪金庸客栈,一经发表,就“吸粉”无数,后被誉为“网络第一书”。从2001年首个纸质版发行,到2011年的《悟空传·完美纪念版》推出,先后共有8个版本,迄今累积销量达几百万册。在2018年相当权威性的“网络文学20年20部优秀作品”评选中,更以高票排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