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
2023
CANCERTHERAPYINDUCEDTHROMBOCYTOPENIA
GUIDELNESOFCHINESESOCETYOFCLINICALONCOLOGY(cscol
csco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
2023
证据特征
CSCO专家共识度
类别
水平
来源
1A
高
严谨的meta分析、大型随机对照研究
一致共识
(支持意见≥80%)
1B
高
严谨的meta分析、大型随机对照研究
基本一致共识
(支持意见60%~80%)
2A
稍低
一般质量的meta分析、小型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一致共识
(支持意见≥80%)
2B
稍低
一般质量的meta分析、小型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基本一致共识
(支持意见60%~80%)
3
低
非对照的单臂临床研究、病例报告、专家观点
无共识,且争议大
(支持意见60%)
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别
1
推荐等级
标准
Ⅰ级推荐
1A类证据和部分2A类证据
CSCO指南将1A类证据,以及部分专家共识度高且在中国可及性好的2A类证据,作为Ⅰ级推荐。具体为:适应证明确、可及性好、肿瘤治疗价值稳定,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诊治措施
Ⅱ级推荐
1B类证据和部分2A类证据
CSCO指南将1B类证据,以及部分在中国可及性欠佳,但专家共识度较高的2A类证据,作为Ⅱ级推荐。具体为:国内外随机对照研究,提供高级别证据,但可及性差或者效价比不高;对于临床获益明显但价格较贵的措施,考虑患者可能获益,也可作为Ⅱ级推荐
Ⅲ级推荐
2B类证据和3类证据
对于某些临床上习惯使用,或有探索价值的诊治措施,虽然循证医学证据相对不足,但专家组意见认为可以接受的,作为Ⅲ级推荐
CSCO诊疗指南推荐等级
2
1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断原则[1]
1.外周血血小板计数100×109/L。
2.发病前应有确切的应用某种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物(或肿瘤靶向、免疫等治疗药物),且停药后血小板减少所致症状与体征逐渐减轻或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3.排除其他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特别是排除所患基础病变和合并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和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等。
4.排除使用能够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非抗肿瘤(包括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
5.排除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EDTA)抗凝剂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6.患者伴或不伴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点、瘀斑或原因不明的鼻出血等表现,甚至出现严重的器官组织出血。
7.重新使用同样抗肿瘤药物后血小板减少症再次出现。
【注释】
a化疗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化疗药物对巨核系细胞的抑制作用所导致的血小板生成不足和/或免疫及非免疫因素导致的血小板过度破坏[3]。许多化疗药物和联合化疗方案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4],通常在化疗后3~4天出现。血小板计数最低点出现的时间和降低
1.1诊断标准[2]
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断原则
6
幅度视所用的化疗药物种类、剂量、是否联合用药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化疗次数而不同。即使是同一化疗方案,随着疗程的累加,对于同一个患者引起的CTIT会越来越严重,主要是由于化疗药物剂量的累积而造成持续骨髓抑制[5]。肿瘤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也可伴随任何感染或药物不良反应。而且,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会增加肿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3]。
b化疗药物对巨核系细胞产生抑制和破坏作用,从而影响巨核细胞生成和血小板释放功能,因此化疗结束初期对外周血中成熟血小板的影响并不明显。血小板的正常寿命为8~10天,肿瘤化疗后,血小板计数一般在化疗后第5天开始下降,第14天达到最低点,之后缓慢上升,在第28~35天恢复到基线水平[3]。
c每种化疗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原因不同:①烷化剂多影响干细胞,如白消安和卡铂这类药物对干细胞有抗有丝分裂的作用,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和更持续更难以纠正的血小板减少症。②一些常见的细胞毒性药物,如环磷酰胺(CTX),对处于发育更晚阶段的祖细胞具有抗有丝分裂作用,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通常持续时间更短,而且是积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中文版2023.V5.pptx
- 宫颈癌NCCN中文版指南2022V1.pptx
- 黑色素瘤NCCN指南中文版2023.v2.pptx
-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淋巴浆细胞淋巴瘤NCCN指南中文版2023.v1.pptx
- 霍奇金淋巴瘤NCCN指南中文版2021.V4.pptx
- 卵巢癌NCCN中文版指南2023.v1.pptx
- 外阴癌NCCN指南中文版2022.v1.pptx
- 阴茎癌NCCN指南中文版2024.v1.pptx
- 2023CSCOCAR-T 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免疫靶向治疗相关感染管理指南【文字可复制】.pptx
- 2023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文字可复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