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塑造
内容摘要:《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通过对于连这一充满悲剧色彩人物的刻画向人们生动细腻地描述了波旁王朝复辟末期的社会现实,以细腻生动的语言塑造了独特的人物形象、构建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描述了一幅广阔绮丽且入木三分的现实图景。作为集真诚、热情、虚伪、自卑等多种性格为一体的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复杂且真实的人物形象,有必要对其个人形象进行细致深入地探讨,鉴于此,本文将在简单介绍《红与黑》这部作品的基础上,从于连复杂且充满矛盾的性格入手探讨其形象,由此挖掘这部经典作品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红与黑》于连形象塑造形象分析
于连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红与黑》这部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很多学者从不同层面入手解读并分析了于连形象,有的学者表示,于连代表了当时奋力向更高阶层跃进的年轻人形象,他们不畏挑战、不畏艰难,心中充满了对上流社会的渴望,将其视为“胸有大志”的野心家,也有学者表示,于连是当时社会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代表,该形象的塑造蕴含着反封建贵族的意义。关于于连的形象,学术界莫衷一是,尚未达成共识,不同学者做出了不同的解读,本文拟从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入手解析于连形象,增进对于连的认识,领悟作品的深层次涵义。
一.《红与黑》概述
1.作者基本资料
司汤达(1783-1842)本名亨利·贝尔,是享誉全球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783年,司汤达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城,7岁母亲离世,自幼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在外祖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拜读伏尔泰等大师著作。年轻时加入拿破仑军队,经历了一段南征北战的生活。随着波旁王朝的复辟,效力拿破仑的司汤达被赶出来,他前往意大利旅居,开始尝试写作。1823年,其撰写的《拉辛和莎士比亚》一文发行,倡导“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其辛辣的笔锋、现实主义风格可见一斑,为其后期创作《红与黑》《阿尔芒斯》《巴马修道院》等经典之作夯实了重要基础,通过作品反映了其对人类生存与奋斗的思考及态度。
2.《红与黑》简介
《红与黑》是由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具有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经典作品,这部作品是在法国大革命终结、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之际创作的,着重刻画了主人公于连奋斗的一生,其失败的结局注定了于连是一个悲剧人物,司汤达通过这部作品向读者充分展示了19世纪初法国人民受到政府压迫的社会风气,言辞激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组织及开展的一系列反动运动,也揭露了教会的黑暗与不堪,展示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至上的丑恶嘴脸。虽然这部作品围绕于连的爱情生活铺展而来,但是它并不是卿卿我我的浪漫主义爱情情小说,相反,它是一部以揭露现实、批判现实为主题的“政治小说”。
二.于连形象分析
1.于连的自卑形象
于连自身强烈的自尊心其实源于其自幼形成的自卑感,从小他就生活在一切缺爱的环境之中,父亲、兄弟均不断地侮辱他、嘲讽他,令其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严重伤害,也切实打击了他的自信心,自卑占据了他的童年,心理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灰暗。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尽管他的个人能力非常强,也有着远大的抱负,但是平民身份注定了他不会在当时的社会上大有作为,跨越阶层、进入贵族社会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为零。于连很不甘心,他以拿破仑为偶像,希望可以生活在英雄当道的拿破仑时代,能够凭借着个人能力建功立业、扬名天下,以此顺利进入他梦寐以求的上流社会。
市长聘请于连为家庭教师时,于连非常兴奋和高兴,不过并非高兴于丰厚的薪酬,而是有机会和市长之类的大人物共餐,他非常坚定地对市长说“我不当仆人”,市长说道“畜生,谁说当仆人了”,于连连忙问道“那我和什么人一起吃饭?”,他在心里默默地说道“若要我和仆人一起吃饭,这家教的工作也没有什么留恋的”。强烈的自尊心及向上爬的野心令其密切关注并紧紧把握一切可以提高其身份和地位的机会。他之所以能够答应市长做家庭教师,也是看重了市长的身份及地位。
面对德·雷纳夫人递过来让他买衣服的金币,于连并没有接受,他一脸严肃地对夫人说“我人穷志不短”,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他由自卑这颗种子萌发起来的自尊,一旦别人轻视他、蔑视他,他势必要和别人争论甚至打斗一番。他的自卑已经嵌入在骨子里,儿时的经历让他的心饱受蹂躏与折磨,即便是长大成人面对“爱情”时,也无法摆脱自卑,只能以自尊的外衣进行遮掩。《红与黑》这部作品中也多次描写于连的自卑心理,比如“觉得自己家道贫寒,在别人眼里低人一等”。于连的身上既有怯懦自卑的形象,也有奋斗向上的光辉形象,体现了人类对自由生命的追求、对荣华富贵的渴望,同时以辛辣的文字高度还原了当时法国社会中资产阶级分子的现状。
2.于连的虚伪形象
作为一名一心向往上流社会并将跻身于贵族阶级视为个人“使命”的平民“野心家”,于连在等级森严、制度严苛的社会中,虚伪不仅是他的一种谋生手段,也是他的一种自我保护,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