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方言与丧葬民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曲靖方言与丧葬民俗

方言是民俗的影子,是民俗记载的活化石。随着社会系统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有些民俗不可避免地消失了,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但站在人文角度来看,这些民俗却是珍贵的。近年来,由于曲靖乡村地区火葬彻底取代土葬,部分丧葬习俗也随之消失,与之相关的方言语汇活跃度亦大大降低。从方言语汇入手,我们不仅可以让后人看到丧葬民俗存在过的痕迹,也能重新认真审视方言系统里与丧葬民俗相关联的语汇。

一、丧葬民俗及其相关语汇

土葬被取缔后,部分丧葬民俗再也无人问津,直接反映出丧葬民俗的方言语汇的活跃度也随之降低。而考察日常生活语汇,我们发现部分丧葬民俗语汇的个别语素在方言中的活跃度却很高,且语素意义间互有联系。这一发现不仅密切了方言和民俗之间的关联,也为方言打开了一扇文化的窗口。

(一)行白,扯白、摆白

葬礼开始的第一晚,孝子们须穿着白色的丧服,排成纵队,面向棺材叩首,并由专门的先生在一旁念悼词,孝子们静听哀悼,这一丧葬习俗被称为“行白”。但这里的“白”并不是指一种颜色,而是陈述、表明的意思。“行白”即向逝者陈述悼词,这一仪式在葬礼上是肃穆而庄严的,亲人们对着逝者祷告默哀,聆听悼词,其中印刻着辈辈相传的孝道文化。孝在丧葬习俗中影响颇深,聆听悼词,为逝者虔诚祷告,不仅是对逝者辛劳一生的尊重,对于生者而言,也是最后能尽的孝道。然而,从科学意义上来说,逝者并不会听到生者的悼念,“行白”只是寄托生者的哀思,实际上却是没有效果的。

因此,在曲靖日常生活方言语汇中,“白”由这一层含义引申出谎话、闲话之义,因谎话、闲话皆是不具效力的话。乡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从小爱扯谎,到老说白话。”扯白,也说扯白撂谎,是撒谎的意思;摆白,夸大事实地闲聊。四川中江人(四川与云南曲靖同属西南官话区)省三子所作的《跻春台》卷一《卖泥丸》中记载,“王老幺听得此言大不耐烦,说道:‘你这人精精伶口,说话才是书呆子!我们下力的人,不摆龙门阵,不扯白谈经,站倒打瞌睡,活路做不清’”[1]。这里的“摆龙门阵”即“摆白”,有闲聊之义。又如,当地口语中常说:“天天没事干,就认得嗑瓜子摆白。”

(二)跳狮子,跳得、爱跳得很

在曲靖乡村葬礼上,“跳狮子”是一项重要的习俗。纪昀的《河源纪略》卷三十三在“龟兹伎”条下记有狮子舞的内容:“设五方狮子,高丈余,饰以五色,每狮子有十二人,衣执红拂,首加红抹,谓之狮子郎。”[2]在过去,送丧途中,歌舞团成员们举着狮头、披着狮身、穿着狮裤,为送棺队伍表演助兴。这一习俗是葬礼中最热闹的部分,同时也表露了乡民们丧事喜办的人文心理。凡老人去世,都会有“跳狮子”这一仪式,“喜办”既是对老人勤苦一生的赞扬,也是对生命结束的尊重和死者去往极乐世界的祝愿。仪式举办的当晚,场上的人们喜笑颜开、畅所欲言,葬礼上悲怆的氛围被一扫而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跳狮子”已不再单指狮子舞,而渐渐用来指被请来的歌舞团的表演活动,包括舞蹈、唱歌、杂技、小品、魔术等,一般在祭礼第二天夜晚举行,远处的乡民们都会前来观看表演,凑个热闹。若是亡故之人在乡里的威望很高,那么“跳狮子”的阵仗就会更大,场面热闹程度远高于送葬途中真正的狮子舞,以至于乡民们提到“跳狮子”会第一时间想到各种舞蹈、歌曲、小品,而不仅仅只是狮子舞。乡民们常把歌舞团成员称为“跳狮子的”。“跳狮子”这一方言语义从跳狮子舞扩大到其他表演活动,不仅体现了社会生活的日渐丰富,而且体现了方言语汇随着社会发展而自主更新的运动轨迹和强大生命力。

近年来,由于火葬全面替代了土葬,“跳狮子”的习俗渐渐消失,“跳狮子”这一语汇也不再被后辈年轻人所熟知。但“跳”这一语素意义却延伸到日常生活语汇中,例如,“这个小娃太跳得了”说的是这个小孩过于顽皮,不服管教;“这个小姑娘爱跳得很,每年儿童节都参加表演”说的是这个女孩天生活泼,性格开朗,喜欢到处玩耍。

(三)倒头灯,倒阴锄、背时倒灶

倒头灯,即停灵时点的油灯,也叫七星灯。倒,即仆,倒下。曲靖乡民在葬礼中会在棺材下放七个碗,每个碗里放些许香油,再插入灯芯,将这些碗围成一个圆圈,取名“七星灯”,作为死者在阴间的庇佑。此项仪式完成后,这些“灯”并不会被随意扔弃,有幸得到这些“灯”的乡民们会将它们赠送给自己的子孙,祝愿孩子能健康、平安、快乐地长大。据说越长寿的老人的七星灯所带来的福气就越大。

当地乡民不常说“倒头灯”,而常说“七星灯”,但在一些日常用语中,“倒”的语素义与“倒头灯”中的“倒”相同,且比较活跃。例如“倒阴锄”“背时倒灶”。王定明主编的《昆明谚语·饮食》有“三日不吃肉,挖的倒阴锄”[3]的谚语。“倒阴锄”指锄头挖下不往土里钻而朝一边倒下,“阴”指无力,所以“倒阴锄”指的是有气无力的挖地方式。“背时倒灶”则常常被当地人们用来表示倒霉、做事不顺利之义,也说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