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元素在湘西北地区乡土丧葬仪式中的应用.docVIP

美术元素在湘西北地区乡土丧葬仪式中的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术元素在湘西北地区乡土丧葬仪式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以湖南西北地区乡土丧葬中的美术元素为研究对象,对宗教仪式在乡土丧葬中的参与模式进行简略分析,对乡土宗教仪式与地方神祗结合的艺术产物进行重点研究分析:地方特色的水陆画和纸扎艺术、黑白木板绘画和织物绘画,不仅给这些美术表现形式予以艺术价值的认同,而且对丧葬中道士的角色表演创作也有一定的讨论。这不仅对研究地方丧葬宗教的美学形式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而且作为民俗美术成分的一部分对官方正统的美术表现形式也有借鉴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乡土丧葬;丧葬美术;美学价值

一、民间特色的丧葬模式

古人认为人死了就是告别亲人到另一个世界定居、生活,在他与亲人告别时,人们就应该为他做一点事,此一类的事统称为“丧事”。儒家历来提倡孝道,《孝经》是儒家孝道思想的集中反映,里面提出“上孝”的观念。道教关于人死后世界的想法,必须藉由道教斋法,仰仗仙圣的力量才能升转天界。佛教认为人的生死轮回说:“灵魂不死,肉体不灭。在民间乡土丧葬中,死者所涉及的主要用具棺材、纸制品和寿衣的运用也显然受佛、道教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死后要穿寿衣去阴间接受轮回判决时可以不受地府阴冷之气侵袭;有些法事葬礼中要用九幽灯之类,根据佛、道教义这主要为使身度光明之界,永离黑暗之乡。

二、湘西北地区宗教因素在丧葬仪式中的体现

(一)湘西北地区的文化特色

湘西北地区处在中国地理第一、级阶梯相连的中西结合部段,现在的湘西北地区的核心城市是常德、张家界及益阳三个地区,还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伓化市以及鄂西南地区、赣东北地区等区域等很小部分。荆楚地区巫风自古至今尤盛,湘西是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世代聚居地,苗族祖先以楚苗为主体,崇拜“於菟”,土家族继承和发展了巴人文化,崇拜白虎神和祖先神,虎神崇拜与祖先崇拜与巫文化密切相关。

(二)湘西北丧葬中的宗教仪式

在湘西北地区的葬礼中,泛常德地区以及周边湘西自治州土家族地区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道场是儒释道三教结合而存在的某种形式,供桌后挂的不仅有佛教、道教的神像,也有少数儒教的神像。道士身上穿的是袈裟,戴着僧帽,所用的道具也是道佛结合,乐器有饶、钹、鼓、木鱼等,诵的经既有道教经典,又有佛教经典。道祭一般一至三天,多则七天半月不等。五天以上叫大斋,扬幡,挂榜,扬灯烟火。做斋规模较大时,一般在屋前醒目处用长约10米的楠竹一至三根,挂上经幡,高高竖立,谓之“扬幡”以示隆重。丧礼作法,庄重严肃。湘西苗族聚居区的丧葬仪式由巫师主持。巫师是阴阳两界的传达者,和汉族的道士相类,习成专业,湘西和贵州松桃访的主要是汉族道士,黔东南和其它地区,主要请本民族的巫师。

三、湘西北地区乡土丧葬仪式中的美术元素

(一)纸扎

以常德临澧丧葬纸扎为考察对象,其艺术起源无法考究,临澧的丧葬纸扎对于研究土、汉两族的宗教信仰、民俗文化和研究民间剪纸等美术研究有很大意义。扎纸工艺是先以竹篾或芦苇,绑扎出件的骨架,然后以白纸裱糊,最后加彩完成。用于殡葬仪式中的扎纸作品有纸幡、纸人、纸马、纸屋、纸箱等类,有的还发展到门神、狮虎、仙鹤、十二美女歌舞妓、人子花、二起楼、聚宝盆、金银山、马车等,现在又扎出轿车、彩电、电冰箱之类。

笔者对湘西地区的丧葬习俗的调查发现,凡是老人去世,他们称之为“白喜”,以凤凰的丧葬彩扎最为出名。纸扎工艺以蔑骨纸裱为主,同时辅以表面彩绘,形象逼真维妙维肖。纸扎工序一共有14道,每道工序均存在前后的因果关系,按部就班,环环相扣。湘西纸扎结构扎实、造型夸张、色彩鲜明,取材于当地土家族、苗族神话传说、民间传说,充分反映湘西普通大众的审美情趣,具有丰富的民族內涵,可以为民俗学及民间工艺学研究提供鲜活的例证。

(二)民间丧葬绘画

(1)纸面绘画。湘西地区乡土丧葬中所悬挂的水陆画在当地有很多称呼,或被称为“功德画、“圣象画”等。笔者在怀化市新晃县考察时,亲眼见到有钱人家办道场,做法事的第一天起,水陆画就悬挂在灵堂的周围,在观察了几家三教操办的丧事中发现,每次在灵堂悬挂的水陆画基本都是十五副,左右分别为三个方向,每个方向悬挂5-7副,每幅的寓意各不相同。从美术形式上来看,首先说装裱形式,湘西北的道场水陆画经加以装裱后的一种竖轴形式的卷轴画,多副齐挂看起来比较有气势。再者说设色以天然的矿物颜料为主,其表现手法是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画法,人物造型形神兼备线条流畅色彩鲜层次、质感、疏密、气氛无不动人。

(2)木版绘画。丧葬绘画除了主题的道场水陆画,是以卷轴画样式悬挂出现的,还有一引人重视的表现形式,传统黑白木刻方式为主的版画作品。笔者曾经在湖南常德市桃源县考察时看到一位道长收藏的六块黑白木刻,这六块木刻版画与文字,采用上等枣梨木雕刻,整体包含了中国古代殡葬文化的“佛事”繁缛的丧仪版的文字更是与中国古代殡葬文化中的初死、告丧、奔丧殓铭旌出殡、丧服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