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晋中地区丧葬习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晋中地区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是处理死者遗体,寄托子孙哀思的文化习俗,中国历来重视丧葬礼仪,特别是长辈的丧葬礼仪,它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本文对晋中一带的丧葬习俗作了详细描述,从中可以了解近现代晋中丧葬文化风俗及其相关历史。

丧葬习俗入殓盖棺出殡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有树葬、水葬、土葬、火葬、崖葬等形式。汉人大多是土葬。《吕氏春秋》曰:“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故有葬死之义,葬者,藏也”。丧葬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

笔者下面就晋中一带近现代的丧葬习俗作一解析。

按正常的死亡来说,人活到六七十岁时候就为自己准备棺材(喜木)寿衣,为以防有一天离去做准备。人在断气以后,在身体还未僵硬之时,把“寿衣”给换上,俗称“送老衣”。“寿衣”包括单衣,夹衣,棉衣,棉袍,其件数用单数,不用偶数。替换下的衣服待安葬时烧掉,以祛除不祥。在给死者穿好寿衣以后,还要理发,洗涤,进行整容,在死者的袖筒里放一些纸钱和面粉与头发握成的圆球。在祁县则在死者左手放一串与死者岁数相等的小面饼,名为“咬牙饼子”,再在死者右手放一条鞭子,把死者咽气后烧化的锡箔用纸包好,放入死者怀中,最后再给死者搂上一条麻皮拧成的带子。人死后魂归地府,纸钱、锡箔是用作盘缠的,去地府要经过恶狗村,有面球、面饼和鞭子就能够抵御恶狗的扑咬。

“入殓”又叫“入棺”、“落材”、“入木”棺木,寿衣尚未齐备不能入殓。入殓用的棺材以木棺为主,木材以木质坚硬的柏、樟为上等,油松、楸、槐等次之,以柳木的最为一般。晋中祁县一带讲究不论何种木质,在棺前挡板上必用柏木,至少也须镶嵌一块。板材时兴厚大,最厚者六寸,拗五(五寸五分)以上均为上等,依次等而下之,底、盖、侧均为整块者称为“独福”,若干块拼合的则分别以拼块数称为“x块头”。整个棺形为长方形,前高后低,前宽后窄,棺木外涂油漆,棺木外面一般有彩绘图案,上等木材更以木质本色为底,作素色推光漆画,显得金碧辉煌。图案一般为百寿图,四季图,二十四孝图或万字不断头。棺木前头正面绘云纹莲台,书写“某某灵柩”,小头绘香鼎,有的地方则画白菜,有的棺木前正面还写有“福如东海”、“音容宛在”等吉祥语句。棺木内涂松香或用黄麦纸裱糊,取的是“黄金入柜,遗泽子孙”之意,棺木内还要贴上用金银纸剪成的太阳、月亮、北斗图案。晋中祁县等地,在棺木内底部另附一块凿有七个孔的衬板,叫做“七星隔板”,表示死者“驾鹤仙去,身入西天”。棺底铺以石灰、五色绸线、五谷,再放七枚铜钱,七块生铁,铺上金箔纸剪成的钱状物七张,然后铺上褥子。

入殓时,要死者的儿子抱尸入棺,入棺时死者的脚要先进,然后平放棺内,原来死者袖口和裤脚系的麻皮这时要解掉,在晋中祁县一带死者头部要枕一种特制的凹型空心枕,上绘日、月、山川、花卉图案,枕中实以线香、五谷等,死者身上再铺上七张银箔,最后从头到脚蒙红布七尺。此布须由已嫁女儿置备,俗称“铺儿盖女”。

给死者铺盖停当以后棺内还要放置一些生活用品和死者生前的心爱之物,但绝对禁止放入毛织物和毛皮制品,如毛毯、毛毡、皮褥子、毛皮鞋之类,民间认为犯了这一忌讳,就会“着毛变畜”。

入殓完毕以后,棺盖斜盖于棺身之上,仍留缝隙,待死者亲属最后检视后,在夜间或阴阳先生择定时辰盖棺。

盖棺,又称“合棺”,家人,亲友齐集揭去死者脸上的布或纸向死者告别,死者如是女性,还要请其外甥或娘家人检视穿戴、铺盖,看有无异议,然后正式盖棺楔钉,家人亲友跪拜告别。晋中祁县一带,合棺前要把死者身上盖的红布由脚部往下拉,露出颜面,然后顺势把红布撕下一条迅速合落木锁,即棺盖与棺身之间的榫卯。钉棺用七枚钉子,每枚钉子上把撕下的红布条各垫一小块,钉棺时全家回避不动哭声,只有死者的儿子须立在棺旁口喊“躲钉”,参加钉棺的邻里朋友都要身系红布条,并要给钉棺的人赏喜封,称为“喜钱”。

在入殓后第三天或第四天傍晚,在鼓乐吹打下由亲友前来吊唁,烧香来告慰死者在祁县俗称“烧纸”。在出殡的前一天半夜由死者的子女哭送到将来出殡必经的十字路口烧化,为死者送行,俗称“烧夜纸”。

旧时出殡前,在祁县有“点主”的仪式,即请人用朱砂笔往牌位上原来的“王”字上加一点,使“王”字成为“主”字,俗称“成主”,即成为神灵之意。点主的人称为“点主官”,要请当地德高望重的名流学者或地方长官担任,这项仪式一般只限于正常死亡的人中,老年人,幼丧及凶死者不举行。

吊祭者公奠后,死者的长子跪拜致礼,接下来死者儿子身背棺材大头,在众人的协助下把棺木移出灵棚,俗称“出灵”。起灵前,晋中祁县一带,死者的儿子们还要进行一种摁“食牙钵”的仪式。他们把各种菜肴、食品放在一个瓷罐中,然后轮番摁捺一直到满为止,最上面放一个馒头盖住,用一双筷子竖立穿孔,上面再盘一些染红的粉丝。此罐食品连同“下气馒首”、“长明灯”在出殡时都将随棺下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